终南山有很多古老的传说,“隐士”就是其中之一,引得人们想象满满,隐士只是神奇的传说还是真实存在?如果存在,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又如何生活呢?
一、隐士在哪?
从西安市区出发,往南行驶大约1小时车程,就到了终南山下,在《诗经·小雅·天保》中就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中的南山即指此处。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就来源于此。
沿着山路徒步攀援向上,向大山深入行进,大约需要3-5小时,就可以看到隐士居住的茅蓬,“茅蓬”最早应该是指用树木和草杆搭建成的修行场所。
现在的茅蓬,有的看起来和在乡村看到的普通民房差别不大;有的是用山里的石头搭成的石屋;有些是水泥砖瓦房;还有经过人工凿挖在山上凿出的山洞,茅棚的建设大多和主人的个人生活习惯相关。
看到这些茅棚就确定,隐士真实存在。确实,在这些住所里,住着隐士。
二、隐士生活状况如何?
见到隐士,你根本无从考证你的好奇,因为无法问询他们归隐的真实经历和原因,对于隐士来说,那些都是他们已经放下的凡尘,他们是活在当下的人。
我们能够见到终南山的隐士,看上去年龄大约都在40岁以上,性别男女都有,而且多数人在山上10年以上。选择归隐山林,在他们心中一定有期盼得道的理想。而且也用亲身实践在验证,他们的行为也正说明了修行的真实含义,实践才是根本。
隐士日常的生活非常简单,简单到只有活着和修行这两件事,为了活着进食,为了修行活着,他们吃得很少,穿的普通,住着茅屋,说话不多。
为了修行,他们大多独自居住,自己开田种菜,自己缝补衣物,自己改建住所,所有一切均为修行服务。在隐士眼里,没有时光,只有无时无刻的修炼和悟道。
自从有文字记载起,就有了隐士,“春耕种行,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足以说明隐士的生活状态。
三、隐士修行什么?
史书中记载,终南山自老子入关传道开始就有了传承,因此,在此修行的隐士中很多是修道之人,他们通常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本,还有《清静经》。如今,终南山上的佛教的修行者也很多,在众多佛教经典中,很多人研习《楞严经》《法华经》。
隐士除了研习经典,剩下的时间就是觉悟,日常的坐立行走都在觉悟,这也许就是修行之人和普通人的差别。
来终南山修行,不仅源于它的传承,也许还和终南山的修行环境有关,既有远离尘世的安静,又有自我修行的场所,还能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曾经的一本介绍终南山隐士的《空谷幽兰》,让这些远离尘世的隐士们现身世人面前,所以隐士人数从90年代初的不到200人,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五千人以上。这其中有些是一直在此修行,有些人也许只是遁隐,求一份宁静和满足。
四、隐士的痛点
最让隐士们担心的,不是修行者之众,而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引发的探访和处于商业目的旅游。这些游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确实打扰了修行者的清修。
铺天盖地的旅游人群总是不期而至,很多隐者只好在大门外写上“清修之地谢绝参观”,还好由于山势险峻,在大山深处的隐者也许还没有受到这样的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