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哪月,黄桥战役的五次战役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4 08:17:21

作者:忘情

发生在1940年10月的黄桥战役,陈毅、粟裕率7000余人以少胜多,挫败顽军韩德勤一举荡平新四军江北立足点的图谋,奠定了华中抗战大局,影响极为深远。人们在赞叹陈毅指挥若定、粟裕计算精准的同时,可能不太清楚,此役的结果绝非偶然。战役打响前,陈毅、粟裕曾反复研究过半塔集保卫战和郭村保卫战的经验,并总结了8月底歼灭韩德勤顽军主力未果的教训,这才形成了黄桥战役大胆的战役规划。

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哪月,黄桥战役的五次战役是什么(1)

半塔集保卫战发生在1940年3月21日至4月9日。当时,韩德勤顽军趁新四军第4、第5支队主力被调去反击顽军李品仙部进攻,后方空虚之机,以万余兵力偷袭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半塔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新四军第4支队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政治部主任张劲夫和路东*方毅,共同指挥紧急动员起来,不到3000人的各色留守部队奋起反击,并在各路新四军部队的驰援下,最终以弱胜强,巩固了皖东抗日根据地。

郭村保卫战发生在1940年6月28日至7月2日,叶飞率2个营兵力,在郭村迎战主动来攻的韩军李长江部13个团。依靠民众支持,最后挫败了顽军进攻图谋,荼敌3个团。

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哪月,黄桥战役的五次战役是什么(2)

不甘心失败的韩德勤,于当年8月底以自己的嫡系89军117师、独立6旅、保安1旅为左翼,以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所部为右翼,企图两路夹击驻守黄桥的陈毅、粟裕部。经过陈毅的统战争取,来犯之敌右翼各部持观望态度,故意进展迟缓。陈毅、粟裕欲采用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法,围歼左翼的韩德勤嫡系部队。陈粟本打算将敌军诱至离黄桥5公里处再行反击,但下属3个纵队司令员却在来犯之敌刚进至离黄桥尚有10公里的古溪时,就急不可耐地再三请求出击。结果最终只是击溃了敌军,未能歼敌主力。

半塔集保卫战和郭村保卫战,证明无论韩德勤部还是李明扬部,虽然看似人多势从,但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并不强。往往如“程咬金的三板斧”一般,刚开始进攻时气势汹汹,但时间一长或战斗受挫,战斗意志便迅速下降。

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哪月,黄桥战役的五次战役是什么(3)

就拿半塔集保卫战来说,韩德勤出动了89军117师349旅的2个团、独立6旅的2个团,加上117师直属队及地方保安团,共计万余人马。而半塔集及附近的新四军,总计只有2400人左右。其中还有未经训练的新兵约1000人,只能用于后方维持治安。至于武器装备,新四军就没办法“乞丐和龙王比宝”了。

力量如此悬殊,但新四军坚守了8天。战斗之初,负责守备半塔集的新四军第4支队教导大队只有500余人,最重的武器不过是1挺轻机枪而已。但前来进攻的顽军2个团兵力,却奈何不了这个教导大队。战斗第一天,顽军攻势最猛,教导大队伤亡百余人。第二天,教导大队的伤亡便降至30余人。以后我军伤亡逐日下降。打到第五天,顽军已经丧失了攻击信心,打算改用长困久围战术拖垮我军。结果我军还没垮,顽军倒是被赶来驰援的新四军部队一个反击就打垮了。

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哪月,黄桥战役的五次战役是什么(4)

至于江苏地方保安团,战斗力就更不敢恭维了。此战中,曾有2个江苏保安大队包围了设在白米岗的新四军10团卫生队。这里的新四军医生、护卫和伤病员加起来只有50余人,只有2支步枪、1支手枪和1门土炮,大多数人只能拿着木棍上阵。结果他们竟然奇迹般地坚守了整整3天。

半塔集保卫战胜利结束后,中原局觉得此后我军应该“在韩来犯时,以逸待劳,严阵以待,最好在他来攻三五天之内我不作大出击,在原地则应准备独立坚持两星期至一个月,以便在向全国和苏北群众证明“衅自被开”;在军事上则等待与配合强大的增援部队的到来,共同进行决战”。

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哪月,黄桥战役的五次战役是什么(5)

陈毅曾对这种战术有所顾虑,担心我军以少击众,万一增援不及时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境地。不过,虽然被“包了饺子”,但郭村保卫战再次证明这种战法并无被顽军消灭之虞,反而可利用对方内部矛盾重重,锣齐鼓不齐的弱点,把握内线作战之利,各个击破。

陈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从战略思想来看,这次战斗的意义非常重大。即“当我遭受了强大敌人的进攻时,如不能击退,必须固守待援”。因为“华中地区广大,我军又是分散活动,如将来遭受强大的敌人攻击时自动撤退,那就会致我们死命。今天我们从某一地区说,我们因为分散活动,兵力是少的,但我如果把主力集中起来,就有把握可以冲破一面,打开局面。今天,在敌后活动不分散就不行,一旦要集中需要相当时间,所以唯一的方法是任何一方面发生了强大敌情就要积极抵抗,争取时间,固守待援,也就固守了全局的胜利,主力一到达就大举反攻敌人”。

黄桥战役发生在哪一年哪月,黄桥战役的五次战役是什么(6)

陈毅在向部下阐述这种战法时,特意指出:“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一般不采用此方针,但今天在华中不得不如此”,否则“我军就被各个击破了”。但郭村保卫战我方援军受敌阻挠未能及时赶到的这一现实情况,也让陈毅认识到在华中地形和敌情限制下,不能将友军远道驰援作为战役规划的出发点,而应“积极准备单独解决决战任务”“以独立作战为原则”。

如此,就形成了在黄桥地区以一点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决战思想。至于8月底那次提前出击古溪导致最终未能达成战役目标的失利战斗,一方面给我军指战员敲响了警钟,时刻警示着他们,越是到了战斗关键时刻,就越需要头脑冷静和忍耐。另一方面,却也助长了韩德勤嫡系部队的轻敌之心,这才有了黄桥决战时顽军嫡系的冒进之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