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第一次出现在影片中是在影片的开头,乔乔在训练营时被教官要求*死一只兔子。在我看来,在这一戏剧段落之中,导演巧妙的借助“兔子”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十分饱满的人物形象——残酷的纳粹与生性善良的乔乔,使得黑白对立的人物冲突从影片开始变呈现在观者的面前。
兔子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影片三分之一处,乔乔与希特勒的对话过程中,在这段心理蒙太奇中,观者得知在乔乔的心中,兔子是勇敢且坚强的。在我看来,导演在此刻的心理蒙太奇中安排主人公对兔子的探讨实则象征着在战争的枪林弹雨中顽强求生的乔乔,进而无形之中使观者认知到不一样的乔乔,使乔乔摆脱单一的脸谱化形象,使人物塑造更加圆形。
兔子的第三次出现其实是非常隐晦的,“兔子”这一隐喻符号出现在妈妈帮乔乔系鞋带这一戏剧段落之中。正如影片中的台词那样:“把兔子的尾巴绕在它的耳朵上,然后把它绑起来,塞回洞里。”虽然在这里“兔子”已经没有可视化的视觉形象,但台词中兔子的出现更是值得观者反复推敲的。
这也是我认为最能体现导演剧作功底的一组戏剧段落。众所周知,兔子的尾巴是根本触摸不到自己耳朵的,更何况绕在耳朵上。这段耐人寻味的台词,虽然是教小朋友的一首儿歌,但冥冥之中也传递出一种希望无法实现的无奈与遥不可及。
第四次是出现在影片最后,当乔乔犹豫是否告诉自己心爱的女孩爱莎战争结束的消息时,导演将镜头对准了乔乔房间的装饰画上。在那幅画中,拿着钥匙的男孩在考虑是否释放笼子中的兔子。
此时画面中的“兔子”便成为了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爱莎告诉乔乔为了躲避危险不停地寻找新的藏身之地,画里面的兔子何尝不代表着四处逃亡的爱莎,而她便是那只被命运之笼所囚禁的兔子,反观乔乔何尝不是一只可怜的兔子,在俄国军人的枪口面前,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导演巧妙的利用重复蒙太奇,将“兔子”重复出现在影片之中,使得影片成功塑造人物的同时也传递了导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知——残酷、黑暗与无奈,也表达了导演对和平的向往与自由的渴望。
- 鲜明的色彩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爱”的力量,升华主题,使观者从中得到反思
除此之外,导演对影片整体的色彩把控有着独到的见解。相信看完《悄悄的异想世界》之后的观者都会对整部电影的影像色彩存在十分深刻的印象。
与《辛德勒名单》完全不同的是,在《乔乔的异想世界》中,导演完全摒弃了黑白影像所营造出的战争的残酷性,与固定镜头所带给影片的真实性。在塑造影片的视觉影像风格时,维迪提选用的却是极具视觉张力的十分鲜明的撞色色彩。这也是整部影片给观者最直接的感受:大量的鲜明的暖色色彩,使得战争电影不再黑暗。
更是有许多影评家称“《乔乔的异想世界》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拍的像春天一样绚烂。”
其中黄色更是作为影片的主调贯穿着电影始终,导演利用儿童的视角来架构整个影片的画面,从而使影片由内而外散发着无穷的乐观主义精神。
除了影片的整体色调之外,导演更是将黄色分配到了每一个造型塑造之上。乔乔参加训练营的制服便是干净透亮的黄色,每次乔乔和幻想中的希特勒共同出现在画框之中时,总会给影片带来无穷的喜剧效果。
在《乔乔的异想世界》中仿佛一切都变得天真梦幻,大人成为了希特勒的忠实信徒,孩子也变成了战争中的武器。一切事物在孩子的视角下充满了梦幻的色彩。
除此之外,绿色也成为了影片的主要色调。绿色本身便具有希望,自由的含义。绿色的含义在这两处地方展现的尤为突出,即母亲出场时,身穿一件淡绿色的衬衫,象征着希望,众所周知,母亲所从事的职务是和战争相冲突的,她努力保护着无辜的犹太女孩使其不受战争的伤害。
剧中母亲的形象就像是一株绿意盎然的绿株,代表着希望。还有一处是在影片最后,当犹太女孩重获自由时,她身穿一件绿色毛衣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此时的绿色象征着自由,这也是导演对战争的间接性的反思与表达,在导演眼中,和平就宛如这影片中明亮的黄色与绿色,是自由也是希望。
- 贯彻始终的“心理蒙太奇”使主人公的“自我审视”淋漓尽致的呈现在了观者面前
最后在《乔乔的异想世界》中心理蒙太奇的运用更是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全方位的表露在了银幕之上。
影片中乔乔精神世界中的希特勒便是乔乔心目中的“理想我”是他的精神支柱。乔乔每次和希特勒的对话实际上就是一次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审视。与《美丽人生》不同的是,《乔乔的异想世界》更加注重人物心理的审视与转变。
在影片的最后的长镜头之中,观者也看到了与自我斗争的乔乔,真正的乔乔正在挣脱“理想我”牢靠的捆绑,乔乔真正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并最终冲破“希特勒”的意识混淆,拥有了真正的自我认知。
在我看来,正如这句话所说“一部好电影应该让人在忘记声音、忘记特效、忘记 表演的时候,还记得那种牵扯心灵的颤抖。”
《乔乔的异想世界》正是这样的一部影视作品,导演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出发,使观者在观影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对犹太人的认知,开心愉悦的同时感知战争的残酷与和平自由的美好,至此达到心灵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