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都是假的?
既然是“戏说”历史,司马迁在某些历史的记载上,投入的感情色彩就比较浓厚。
拿“烽火戏诸侯”来说,周幽王得到了美人褒姒,这位褒姒是个冰美人,蒙娜丽莎的2.0版。
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你不笑是吧,“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他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这事让诸侯们丧失了对幽王的信任,也就渐渐不来了。
结果犬戎一来,周幽王再点烽火,没人理他,犬戎攻破镐京,*死了周幽王。
这“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司马迁写得跟亲眼见过似的,但是西周哪来的烽火制度?再说了,即便有,请问在山东的齐国如何能看到陕西的烽火?
任他斗转星移,竹简也不会说谎。
在2012年发现的一组战国竹简中,发现了周幽王被灭的古文字记载。据竹简记载,周幽王废掉了申皇后,她的老爸申侯很不爽,上书进谏,劝诫幽王不要重蹈夏桀和商纣的覆辙。
周幽王听到臣子将自己比作亡国之君,当时就怒了,主动出兵攻打岳父申侯,申侯联合缯国以及犬戎和周幽王大战,最后周幽王战败被*,西周灭亡。
再来说说荆轲,司马迁把他刻画为武艺高强、重情守诺的刺客。
影视剧中的荆轲
但荆轲刺秦,是在燕太子丹满足了荆轲所有的要求,荆轲一直推诿,不得已才动身的,荆轲算不上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就连刺客安身立命的武艺,荆轲也很一般,相比较聂政从一堆人身边*出重围,荆轲刺秦的动作实在是笨拙。
在刺客史上,荆轲之所以比聂政有名气,在于聂政刺*的人不如荆轲刺*的人有分量,而荆轲刺的对象是嬴政。
而反抗秦国的暴政就更谈不上了,果真如此大义凛然,又何必在太子丹多方催促甚至威胁下才动身。
只能说,荆轲牛皮吹大了,想不吹都不行了。
如此的例子林林总总了,首先司马迁对于刘邦就不够尊重,把刘邦说成是刘邦的母亲与神仙生的,这就硬生生得给刘太公戴了有颜色的帽子不说,还把汉家帝王搞成了统统是来路不明的货。
对于自己的老板汉武帝,司马迁也毫不客气,汉武帝所作的驱逐匈奴这些事被淡化了不少,却着重写了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
司马迁为啥要“骗”我们?
说到底,司马迁也是人,再严谨理智的知识分子,也只是尽可能在态度上保持中立,而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完全客观。
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思想为依托去记录事件,而遭受的经历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对其有着根生蒂固的影响。
因为替李陵辩护,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极刑。你在身体上摧残我,我就在名声上搞臭你,不仅搞臭你,还要搞臭你祖宗。司马迁已经很克制,但是这种情绪还是表现出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