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
熊庆来当即做出决定,要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开挂的数学之路
1931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当馆员。
他利用一切空余的时间,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一直待到深夜,正是这样超乎常人的毅力,让他在2年的时间里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不到两年,清华大学就破天荒地让华罗庚成为了助教,到1934年,他更是正式成为清华大学的讲师。
从此,华罗庚的人生开启了开挂模式!
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
1939年到1941年,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华罗庚教授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
他开创了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华罗庚与他的学生们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数学事业,留下了《堆垒素数论》《从单位圆谈起》等十部巨著,150多篇学术论文等。
《堆垒素数论》
对于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华罗庚很感谢王维克老师。多年后,他回忆道:“王维克先生是我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者。”
事实上,这样伟大的一位数学大师,却差一点与数学失之交臂。王维克老师对于华罗庚来说,不但是伯乐,还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