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权威似浮云,百万富翁若敝屣。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已——华罗庚
1936年,在清华大学的资助下,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求学。英国的学术研究环境相比于那时的中国要好上许多,在英期间,他发表多篇论文,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
次年国内抗战爆发,消息传到英国,华罗庚再也无法当不闻窗外事的书生,毅然放弃留学计划,奔回祖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回国后的华罗庚随清华大学迁往昆明西南联大任职。据华罗庚长子回忆,在昆明的日子十分艰苦,吃喝都成问题。为了节省开支,华罗庚还把多年的烟瘾戒了。
不仅如此,敌军频繁轰炸,人们的生命安全完全没有保障。华罗庚曾经被炸塌的防空洞活埋,幸而最后得救。
1946年,华罗庚等科学家被派遣前往美国研习。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教授,同年其妻儿前往美国与之团聚。对于华罗庚来说,这是一段来之不易的安逸时光。
次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听到消息十分激动,不顾美国伊大的挽留,抛弃优渥的条件踏上归国征程。
1950年华罗庚携妻儿回国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引用梁园典故,呼吁海外学子不要贪恋他乡,要为了真理和民族归国。这封信鼓舞了无数海外华人,引发了留学异国知识分子的归国风潮。
在美国时陈省身曾和华罗庚相聚多次,讨论过数次归国与否的问题,陈省身后来谈到这件事,说华罗庚回国之心比任何人都强。两次在国家多灾多难之时毅然回国,与国同行,华罗庚忧国忧民的一片赤诚令人敬佩令人感动。
继往圣绝学,传后世之人
1950年华罗庚回国后,在一次会议中,伟人拍着华罗庚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华同志,你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些好学生来!”华罗庚听罢十分感动:“绝不负期望!”
这不仅仅是对*的承诺,这也是华罗庚对全国人民的承诺。华罗庚回国之后回到母校清华,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次年担任数学研究所所长。
肉体终会毁灭,唯有知识和思想永存,而培养人才是传承知识思想的最好方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薪火相传方能成就大业。华罗庚深深理解这点,所以回国后,除了继续做数学研究工作外,他把工作重点转到了培养年轻数学家上。
华罗庚非常看重下一代的培养不仅是因为出于发展祖国数学事业的宏愿,还因为他的人生经历。
华罗庚少时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他靠着惊人的意志自学成才,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这篇论文被当时的中央化学所所长王琎推荐给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的熊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