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开始,华罗庚一边在科技大学授课,一边研究数学与工农相结合的问题。并带领学校师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去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华罗庚发现当时国内许多生产方式和思维仍然十分落后,这让他更坚定了要研究出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改变当下落后生产的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实验,华罗庚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对于工农生产具有重大实践与应用意义。
统筹法改变了很多工农生产无头苍蝇式的蛮干局面,利用数学理论对生产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管理。优选法主要利用黄金分割法用尽量少的实验次数选出生产的最优方案。
华罗庚的“双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原料浪费,增加了生产产量。
华罗庚在推广“双法”时,十分注重群众性,他认为这不是大学授课,这是面向广大群众的知识普及,高深冗长的理论不可取,重要的是要让群众听得明白,学的会,有成效。
为了更好地普及,华罗庚先后编写了《统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优选法平话》和《统筹法平话与其补充》等册子。
册子里的语言通俗直白,幽默形象。担心群众看不懂,华罗庚带领学生到各个工农生产基地进行宣讲,和工人、农民以及战士打成一片,人们称赞他是“人民的数学家”。
1970年,华罗庚被总理邀请给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讲授《优选法》和《统筹法》,足见当时国内对“双法”有多重视。70年代开始,华罗庚组建了推广“双法”小分队,亲自带队到中国各地去推广“双法”。
“双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工农业,在国防和科研项目中,皆可应用。例如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模拟训练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在华罗庚的启发下完成的。
伟人因为华罗庚推广“双法”的事曾经两次致信给他,一封说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另一封赞扬他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至此,可以说华罗庚没有辜负伟人当初的期望,也完成了归国之时自己写下的为祖国社会建设的承诺。
没想到,20世纪80年代,完成“双法”使命后,已是70岁高龄的华罗庚又再次转变研究方向。这次他着重研究数学和宏观经济相结合的问题,希望可以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
1985年,为了解国外应用数学与经济方面的研究,华罗庚应邀访问日本。6月12日,在完成一次演讲后,华罗庚突发心肌梗塞,不幸逝世。
早在1975年推广“双法”时,华罗庚就就曾因心肌梗塞一度病危。这位“人民的数学家”像他生前说的那样“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天”。
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天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