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我们如何在这部散文集中找到共性的主题阅读?在阅读中我们该如何透过当今的视角去理解作品内涵?
解读名师:辛媛,北京广渠门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东城区骨干教师,多次参加中高考阅卷工作。
如何“品读”《朝花夕拾》
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2月到11月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辑成书,改为现在的《朝花夕拾》。
我们可以设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回忆往事呢?幸福快乐的时候一般不会。往往是正经历现实的不如意,才会从往事中寻求一丝安慰。——这时候的鲁迅先生正在北京教育部工作,还兼作北京大学和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在1925年的“女师大事件”和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都坚决地站在学生一方,严厉抨击教育当局与北洋政府,因此被免去公职。后又遭北洋政府秘密通缉,不得不从他的居所(今天北京鲁迅故居阜成门西三条)躲避出去,在多家外国医院避难。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
这十篇作品中,前五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写于北京,后五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写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