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灵详细解说,三分钟看闪灵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6 19:25:10

他人格中的阴影原型(杰克),被天然吸引,趋向依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借阴影原型强化认同,表现为杰克追*温蒂和丹尼。

他的意识(丹尼)是可塑的,虽不知一切为何,但可以接受,且本能抗拒;他人格中的自我原型(温蒂),在拦截集体无意识,保护意识。

但最终,他接受了利益追求历史中的特定的集体无意识的客观存在,但选择道德追求;杰克之死的结局便是明证。

闪灵详细解说,三分钟看闪灵(25)


闪灵详细解说,三分钟看闪灵(26)

电影《闪灵》的主题是,分析1980年代的一个美国人的精神中年危机;他的精神中年危机来自逐渐了解所处的特定的异化社会的本质、在道德追求和利益追求中选择的困惑。

精神中年危机,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叙述的现象。中年人因为体力、智力滑坡,物质条件定型再难突破等等因素,会产生精神上的中年危机现象。

1980年代的美国中年人,是“大变革”时代的中年人。

在经济上,他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改善,是工业发展、西进运动的切身受益者;在政治上,他们国家的国际地位蒸蒸日上,大国沙文主义蔓延,他们是政治情绪上的受益者;在文化上,土著文化消灭殆尽、“垮掉的一代”、“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后现代主义”等等思潮接踵而至,几乎全在否定美国人固有的精神生活,代表廉价的波普文化居然能拯救他们。

这是一个人类异化中的社会,利益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导、前台,社会道德坠落甚至少有人去关心。

社会的危机,也是人们个体的危机。

我们上文提示过,《麦田的守望者》这本书,探讨的正是这种困惑——当然,这是本在少年间风行的书,而看该书的少年,到1980年代,的的确确成为了中年。

闪灵详细解说,三分钟看闪灵(27)

假设他是个作家,假设他正好有大把时间去深入探索内心。

精神分析最佳的对象一直都是作家。因为精神分析需要调动想象,并能严格区分自己的真实与想象,客观记载、叙述。这些正是作家成为精神分析对象一贯最佳选择的原因。

精神分析理论在文艺批评中的应用,开拓了前所未有的角度——以前你只分析文本,现在,我们通常分析作家本人及其文本。

闪灵详细解说,三分钟看闪灵(28)

上一页34567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