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翅膀有哪些特点,蝗虫的翅膀有何特点及作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1 06:18:59

蝗虫必须在空旷的土地上产卵,否则它们无法繁殖。植被的破坏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发展,许多树木被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加剧,裸露的土地越多,蝗虫繁殖的场所也越广。在一些地方,水库干涸后,由于绿化和防治措施跟不上,变成了“蚂蚱窝”,每年要用几十吨农药治理蝗灾。

蝗虫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员。作为植物的消费者,它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蝗虫与其他物种一起,制约发展,维持生态平衡。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蝗虫只是吃的“义务”,对人类来说是安全的。因为,除了受到食物链上天敌的控制外,植物多样性还增加了蝗虫觅食的时间;植物的高覆盖率减少了它们产卵的地方;春季残草对新芽有保护屏蔽作用,减少蝗虫吃掉新芽的机会。然而,环境的破坏使蝗虫的天敌因无处藏身而减少;裸露的地面增加了蝗虫产卵的地方;残草的减少增加了蝗虫吃掉新芽的机会,从而造成蝗虫种群的大爆发。

扫“蝗”有方

自有农事耕作以来,人类就在与蝗虫进行着不断的“斗争”。我国古代首次记载的官方组织治蝗是在公元2年,《汉书·平帝纪》言:“遣使者捕蝗,诏捕蝗诣吏,以石斗受钱”。

蝗虫的翅膀有哪些特点,蝗虫的翅膀有何特点及作用(9)

古人曾用火烧和填埋相结合的方法对付蝗虫,但收效甚微。那时,要想控制这些四处游荡的“神虫”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很多封建帝王只有迷信鬼神,在蝗灾频繁发生的地方设“蝗神庙”祭祀。不过,唐朝开元年间发生蝗灾后,唐明皇力排众议,采用坚决捕打的措施,当年打死的蝗虫重约2万余担,保住了农业丰收。直到今天,捕捉仍然不失为一种控制蝗虫的方法。人们甚至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声音来达到目的,那就是用录音机收录蝗虫雌雄交尾时的鸣声,而后在蝗虫盛发季节播送,雌蝗虫以为“情人”在哼浪漫的“小夜曲”,会纷至沓来“幽会”,结果误入人们事先布置好的天罗地网。

事实上,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许多防治蝗灾的科学方法,如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它们基本已经不能为所欲为了。

化学防治主要是针对高密度蝗虫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常规的方法是靠地面喷洒或飞机喷洒农药*死蝗虫,特别是蝗蝻。蝗蝻与蝗虫成虫最大的区别在于翅未够长度,不会飞,只能跳来跳去,此时进行化学防治效果最佳。目前已有一种造价低、安全性能好的超低空遥控直升机问世,农田作业每小时可喷药300亩。这一方法见效快,尤其是在蝗虫大发生的时候,几乎是唯一有效的办法了。但化学防治会给土地、周边水源甚至人类自身带来污染和危害,并且有可能将蝗虫的天敌也一并*死,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这种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彻底地实现蝗区改造。

蝗虫的翅膀有哪些特点,蝗虫的翅膀有何特点及作用(10)

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才是治本的措施。生态控制是通过改变蝗虫孳生的环境来控制蝗虫的繁衍和发育,在国外早已采用种植如榴莲、苜蓿等蝗虫不易咬食的植物来实现这一过程。例如,通过工程措施,以深沟条田的形式开发荒碱地,然后进行植被结构调整,引进种植五七香花槐、四倍体速生槐、三倍体速生杨等一些蝗虫不喜食的树种,减少蝗虫发生面积。在某些地区,由于蝗虫的主要发生地是在位置比较高的荒地,因此大量种植了一些蝗虫不易吃的棉花、豆科类植物等,使自然条件发生改变,蝗区的面积也大大缩减。

生物防治则应用蝗虫的天敌以及生物制剂来防治蝗虫。蝗虫的天敌很多,蝗虫卵期的天敌主要有斑芜菁、豆芫菁、步行虫、虎甲、金龟子、蜘蛛、蚂蚁以及蜂虻的幼虫等,还有寄生于蝗虫卵、中的多种黑卵蜂、拟麻蝇、线虫等。蝗蝻和成虫的天敌有蜘蛛、蛙、蛇、蜥蜴以及许多鸟、兽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北方,不少地方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也已经收到了良好效果。粉红椋鸟也是生物灭蝗的主力军。

蝗虫的翅膀有哪些特点,蝗虫的翅膀有何特点及作用(11)

它是一种野生候鸟,每年5月中下旬从南亚迁徙到草原繁殖,迁徙时间几乎与蝗虫潜伏期相同。一般在距巢区5-8公里范围内捕食,每只成虫可携带5-10只蝗虫喂雏鸟。1991年,塔城沙子地区近40万亩草地发生蝗灾。每平方米的种群密度达到40-80只,吸引了超过10万只粉红椋鸟在此生活繁殖。经过40天的捕食,这个地区的虫口密度下降到每平方米不到一个。

蝗虫的翅膀有哪些特点,蝗虫的翅膀有何特点及作用(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