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主人公特点,刘备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2 07:25:28

在这个“非常”的寒假里,我也做了一件“非常”的事情,我重读了《三国演义》,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这篇小论文主要以《三顾茅庐》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为背景,论述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塑造方法。

一心求贤的刘备亲自前往邓县隆中请诸葛亮出山,但是在隆中之中刘备却并未见到诸葛亮,他便留下一封书信说明来意,以图来日再见。然而当刘备第二次来的时候仍然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人,对于刘皇叔的到来他应该明白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是为什么第二次他又不在呢?是巧合还是另有打算?当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的时候,诸葛亮的确是在家中,然而事情在小说家罗贯中的笔下又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诸葛亮在刘备第三次拜访的前夕才回到卧龙岗,在刘备拜访他时,他还在草堂上“昼寝未醒”。刘备为了不打扰孔明,在阶下侍立了许久,孔明才醒。而他醒了立马吟了一首诗: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吟罢,才翻身问童子来客。然后诸葛亮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别人评价诸葛亮都说“出场定型”“层层衬托”,从这部分中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与其他细节描写都可以体现出来。

另外,诸葛亮在刚醒时所吟的诗非常豪爽,可以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他的雄心壮志已经潜伏已久。

现在再说刘备的前两次拜访。在前两次拜访中,作者罗贯中都是描绘了卧龙岗的清雅俊秀的环境,这清雅俊秀的环境也烘托了诸葛亮内心是宁静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诸葛亮隐居地的门童回答的话语也是很有意思:“我记不得许多名字”“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包括这位门童,也包括被刘备错认成诸葛亮,而道明身份后却不知诸葛亮身在何处、几日能归的崔州平、石孟二人、诸葛均、黄承彦,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比较闲冷。为什么会被错认呢?一方面是刘备当时对诸葛亮不是很了解,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可以衬托出诸葛亮隐居时的闲冷。

这里可以和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联系起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品格高洁、才学渊博,并且十分重视“”,反对“”。他出山后的一生便围绕着“忠心”、“责任”、“使命”展开,淡泊名利,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真的是用自己的一生,在给他的儿子诸葛瞻树立榜样。

作者在这一片段描写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得“三顾茅庐”成为了《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作者主要通过衬托与对照、抑扬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使故事一波三折,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虽然《三国演义》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三顾茅庐”是永远不可能被否定的,不管历史有无,故事本身是会永放光芒永垂不朽的。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特点,刘备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1)

诸葛亮卡通形象


在文章的最后,向在此次疫情中支援在一线,以及在场后对抗击疫情做出巨大贡献的医疗工作者们致敬!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我们一定会挺过去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