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小蓝创意手工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是经过多次试验才获得成功的他原来选用木料制活字,但由于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浸上墨水后就不均匀地膨胀,使板面高低不平,影响印刷质量。另外,木头易与松香和蜡粘在一起,拆版比较困难。最后改用烧硬的泥活字,避免了这些缺点。毕昇的泥活字版,虽然还比较原始,但已包括了造活字、排版、印刷和拆版这几个主要步骤,奠定了现代铅字印刷技术的基础。同时,它的每个生产环节也都安排得比较合理,象活字泥质的选择,粘结剂的配制和使用,按音韵排放的贮存检字系统,排版与印刷的密切配合,都包含有不少科学道理。
毕昇活字印刷术
我们的祖先远在九百多年前,就作出了这么伟大的发明,的确令人赞叹。关于毕昇的生平事迹,在统治阶级编修的正史里没有记载。只是和他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他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史实,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个字,但却是极其珍贵的唯一史料。这段文字已先后被译为法、英、德、日、俄等文字而流传于全世界。来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并没有得到迅速地推广和广泛地应用。他苦心制作的一套泥活字,在他死后落入沈括的侄子们手中,被当作古董珍藏起来,并没有再印过书,后来也就逐渐流失了,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见到毕昇当年制造的活字和印刷的书籍了。
毕昇剧照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虽然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雕版印刷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封建统治阶级不重视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还不够发达,书籍的需求量还较小而活字排版较费工费时,排好后适于一次印大量书籍,如果一次印数很少,反而不如雕版可根据需要的多少,随时印刷出来方便。密施下木干由,学本木但是,活字印刷术的幼芽虽然还比较柔弱,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毕昇活字印刷术
在毕昇之后,活字印刷术继续不断地发展。元朝初年,在安徽旌德县作官的科学家王祯,请工匠刻制了三万多个木活字,于大德二年(1298年)印刷《旌德县志》,这部书有六万多字,不到一个月便印了一百部,效率很高。王祯不仅成功地试制出木活字,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把木活字有规律地排列在两个木制的大转盘里,排字时只要坐着推动转盘,便可随手拣到所需的活字,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毕昇印刷术
据在元代,活字印刷术也流传到兄弟民族中间,敦煌石窟中就曾发现过几百个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其中的几个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到明朝的时候,开始出现铜活字版,特别是在苏州、无锡和福建的建宁一带流行。清朝雍正年间,宫廷用铜活字版印了六十六部《古今图书集成》,每部有一万卷,这是中国印刷史上空前的盛事,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的印书活动之一。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通过各种渠道,逐步传遍了全世界,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活字印刷术首先传到朝鲜,然后相继传入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并且西传到伊朗,影响到非洲的埃及与欧洲大陆。
毕昇故居
欧洲第一个使用活字印刷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于1450年前后在德国梅因兹城,最先应用西文字母的活字印刷了圣经。他比毕昇晚了四百多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最先试用的是木活字,这很可能是受到中国印刷术的影响。但我们也并不因此而抹*他的贡献,譬如,他发明了用铅、锡、锑合金铸造活字,应用油墨印刷,制造了一种简单的印刷机械,这些都是重大的革新,促进了近代铅字印刷的兴起。不过他的活宇印刷的基本原理,仍然没有超出毕昇的发明。到十六世纪时,活字印刷术已传遍整个欧洲大陆,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之一。
毕昇
马克思曾联系欧洲这段时期的历史发展总结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27页)可以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到历史发展的进程。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价包括印刷术在内的“四大发明”时所说的:“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参考资料:
·《梦溪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