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设计的国旗图案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旗图案当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比如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先生设计的文字“工”加麦穗图案的国旗设计。
所有这些作品都统一接受评选,最终经过商议,大家从2992幅作品中选出了38幅,进入到最后的党中央*筛选环节。
为了便于*、周总理比较,评选小组特意将38幅图案定制成册——《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每幅图下面都附上设计者的说明,曾联松的五星红旗图案被排在第32号。
▲曾联松的复字三十二号
9月25日晚,距离国庆节仅剩5天时间,*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了最后一次国旗定稿会议,周总理、郭沫若、沈雁冰、黄炎培、陈嘉庚等18位各界代表都参与了评选。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普遍对两幅图印象深刻,一个是五角星加三条杠的图案,一个是五星红旗图案,大多数人支持第一种,因为都希望国旗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唯独*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拿出曾联松的32号图案,说:“过去我们老想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特色,因此画上一条杠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的国旗也不一定有该国的特点,比如苏联之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英美之国旗也没什么该国的特点。”
他指着五星红旗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了人民大团结,现在就是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他赞成这幅五星红旗的图案。
▲*
*说完后,陈嘉庚、梁思成等很多人表示了同意,另外还有人提出,第一种方案的三条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分裂”,这不利于民族大团结,因此比较下来,确实是曾联松的五星红旗图案更合适。
最终,在*倡议下,大家一致同意采纳曾联松的设计稿,去掉原设计稿中的镰刀斧头图案,调整五星的大小和比例,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正式诞生了。
▲五星红旗
四、迟来的荣誉和奖励9月29日,《解放日报》等媒体正式向外界公布了新中国国旗图案,彼时曾联松正在上海市愚园路的单位里工作。
当看到这幅图案的时候,曾联松一下子呆住了,半天都说不出话来,这和自己设计的图案几乎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只是少了镰刀和斧头,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设计稿被选中了呢?
曾联松一想到这里十分激动,可仔细阅读文章后却发现,文章并未提及设计者的信息,这该如何是好?
当时除了一两个好友,没有任何人知道曾联松设计了国旗,更没有人知道他的设计稿和报纸上刊登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要不要告诉别人这件事?要不要给中央写信问一问呢?曾联松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