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多位与常凯直接或间接认识的人向记者确认了此消息。常凯的大学同学杜子表示:“因为疫情今年过年没有相互拜年,14号一早同学和武汉的朋友告诉我,也很突然。”
记者了解到,常凯父亲和母亲并没有住院,常凯本人也是几经辗转才进了黄陂区的小医院。“在常凯住院后,常凯夫人也住院了。现在常凯的事全社会都在关注,她夫人应该被有关部门重视了,希望能挺过来”,常凯一位大学同学告诉记者。
常凯逝世后,湖北电影制片厂也在内部工作群发布讣告。《讣告》称,常凯自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积极肯干,工作作风踏实。他对人和善,乐于助人,在历任岗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多次被评为湖北电影制片厂标兵、先进工作者,深受全厂职工的尊敬和好评。
湖北电影制片厂称:“他的病逝,使我厂失去了一个优秀干部。”
忆常凯
“他高大帅气,为人随和,很好相处,特别绅士的一个人”
作为一名武汉人,常凯生前是湖北电影制片厂的干部,曾参与制作多部纪录片。
他曾参与拍摄的一部关于长江三峡的剧情片《我的渡口》,通过武陵山区深处一个古老的渡口,讲述了一个朴素、温暖的故事——渡口不远处一户田姓人家,为了遵守祖上的一个承诺,田家祖孙三代人,120年来“不收一文钱”,靠着一条木船,在大沙河边为村民摆渡。
提起常凯,认识他的人给出的评价无一不是“很好一个人”“很好相处”。
常凯的一位大学同学直言:在他印象中,常凯高大帅气,为人随和好,很好相处。
“我们是大学同学,是我联系比较多的好友和同学。近年我们一起相约去过西双版纳,平遥、连州摄影节,也经常一起交流对艺术、电影、摄影的看法。惊闻他的离世非常难过……”这位好友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如此写道。
一位熟知常凯的友人也惋惜到:“他身体特别好,特别绅士、有品位的一个人,父母都是同济医院的教授,书香门第。太惋惜了。”
一位和常凯有着三十年友谊、学生时代同室的朋友在悼文中回忆着曾经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
三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如碎片、更像电影一幕幕的那么的模糊而又清晰。当年我们每天清晨,在相同的时间骑自行车到中华路码头乘轮渡过江,一上岸我们总是来一场自行车越野赛,十几公里的路上堪称型男的你总能甩我一大截。
毕业后,我们只要小聚,都会提及我们的越野赛,还有武汉大学牌坊下那一家早餐店里的热干面,还有豆浆、面窝。再往后,我们偶尔小聚时话题中永远离不开那段人生芳华中的点点滴滴……群山为墓卧冤魂,长歌当哭祭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