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失独,失独是什么样的痛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8 12:12:15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赵志疆

据《潇湘晨报》报道,12月20日,湖南湘潭市中心医院,一位62岁的高龄产妇生下一子。有些特殊的是,这是一位失独妈妈,她31岁的儿子在6年前意外去世,为了找回生活的希望,夫妻俩在外奔走四年寻求受孕之法,庆幸的是,这位母亲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并成功生子。12月24日晚,湘潭市中心医院通过官方微信通报了这则消息。

以62岁的高龄产妇身份老来得子,堪称一个医学奇迹。在这则新闻的背后,网友纷纷为伟大的母爱送上赞美和祝福。眼前的场景令人感到温暖,但这个母亲的人生遭遇却令人感到唏嘘不已——若非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往事,她和老伴何至于四处奔波,为能够再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而努力?在向这位母亲致以敬意的同时,她所代表的“失独家庭”的命运,同样值得关注。

所谓“失独家庭”只是一个民间称谓,在官方语境中,他们被称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独生子女政策出台以来,“失独家庭”便是一个随之而来的严峻社会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2002年第一次做“失独”家庭调查,当时有30多万户失独家庭;早在2010年,中国的失独家庭就已经超过了100万,而且每年都在递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但对很多失独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无法面对的现实,孩子作为家庭的核心,几乎代表了父母对未来的全部希望和信心。

所有“失独家庭”都渴望再次拥有自己的孩子,但人到中年的他们,多数人已很难再生养孩子。从这种角度来看,湖南湘潭的这位母亲似乎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显然只属于少数人,更多“失独家庭”不得不面对养老、医疗等一系列难题。随着“失独家庭”的增多,“抱团取暖”是他们互相慰藉的常见形式。对于这个承受了巨大不幸的群体来说,外人很难体会他们到底承受了何等的创伤,以及正在面对着怎样的窘迫现状,更有甚者,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解,一些失独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饱尝人间冷暖。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支持者与响应者,“失独家庭”有理由享受政府补偿,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规定自2014年起提高扶助金标准,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应该看到,这种政策补贴仍只是“兜底”,面对医疗、养老等一系列难题,“失独家庭”需要得到更多关怀与帮助——相比起扶助金,精神得不到慰藉、社会化养老不够发达,无疑更让那些失独老人忧心忡忡。

“失独家庭”不仅为控制人口规模、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牺牲,政府理应依据奖励贡献、补偿牺牲的原则,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制度关怀。近年来,各地纷纷针对“失独家庭”推出各种优待帮扶政策,除了持续提高扶助金的标准之外,对于那些失去生育能力的失独者来说,不妨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以此来保障他们“老无所忧”“老有所养”。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裴申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