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翻译成30字,观沧海翻译简短20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24 06:10:32

无人读懂的《观沧海》

——曹操到底咏了什么志?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曹操的这首《观沧海》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可能大家都读过,有很多人还能背诵下来。可是有几个人能说清曹操到底咏的什么志?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他是在说山高、海阔、草茂、木盛、秋风、浪高,然后话锋一转又说了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好像都是从大海中产生的,反正我感觉他一句志向的话也没有说。

网上普遍的说法是: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前面描写的“景”我承认,可是这个所谓的“以景托志”的“志”究竟表现在哪里,怎么就成了胸怀天下、统一国家?我确实没看出来这其中的转换关系,或者说逻辑关系。

曹操当时有两大敌人:北乌桓,南刘表。他自己也知道刘表不堪一击,真正的劲敌只有乌桓。所以当时他想先易后难,即先灭刘表,再征乌桓。不过最后还是听取了郭嘉的建议——先难后易。所以当他消灭乌桓以后自然就会产生统一国家、横扫天下的雄心。也所以99%的文章都把《观沧海》与他当时的心境结合起来进行了意解,但这不是诗解!

若想真正的诗解,关键在于“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这两句中间又有两个关键。

关键之一是对“其”的解释。多数人会把它解释成大海,其实这完全错了。错的原因是没有深刻领会原文原意。现在我来重新翻译成白话:向东我登上了碣石山,来看看大海。海水一望无际,山与岛高耸相对。有的地方森林茂密,有的地方野草疯长。(这些都是铺垫,下面画风突变)突然秋风起,满目凄凉;突然巨浪涌,惊涛拍岸。

再仔细想一想,前面三句写的是海阔天空,风和日丽,第四句写了风和浪,意味着什么?对,风暴,一场改天换地的大风暴来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其”字的意思指的是风暴。

关键之二是对“日月”“星汉”的理解。古人对日月的理解除了它本身的意义外,还可以指代天子、朝廷。对星汉的理解,除了银河以外,还可以指代天下。这样一来,后三句也就好解释了:一个新的朝廷,好像正在风暴中酝酿。一个新的天下,好像会从风暴里诞生。我太幸运了,用诗表达了我的志向。

事实上,曹操征乌桓回来后很快被加封丞相,正国级,从实职上来说已经走到了顶端,至于后来的魏公魏王,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就是工资更多了,实权并没有增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