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如此重视的元宵节,为什么没有一个单独的假期呢?
元宵节中的“宵”就是“夜”的意思,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上元节其实在古代汉朝时只放一天假,唐朝放三天,宋朝要放5天,而且是在宋朝民间才兴起的猜灯谜、吃元宵。
明朝有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初八上灯,十七落灯,整整十个晚上夜如白昼,男孩女孩会戴着面具在人潮里相会,一起在孔明灯下许愿,所以元宵节也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情人节(比如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到了清朝,人们甚至会把冬至,元旦,元宵这三个节日的假期连在一块儿放,加起来,整整有三十天。
至于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元宵假,要追溯到民国初期,当时的政府颁布一套以“农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的放假法令,刚好对应一年里的春夏秋冬,元宵节自然就被排除在外了。而随后元宵节又因为离春节长假太近,还有白天不过主要是在晚上过节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能进入法定假期之内。
但即便如此,千百年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一如既往的珍重它。这一天城市里璀璨的花灯会照亮你晚归的路,锅里的汤圆热闹翻滚,谈笑中,你仿佛觉得像这样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日子永远都不会结束。其实节日无分大小,正因为每一次相聚都来之不易,它的存在才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