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剧照
灯火阑珊下,每个人都自带滤镜,看不到脸上的瑕疵,朦胧产生美、产生诗意。
人物在灯前月下出场,用光晕渲染曲折婉转的情节和暗流涌动的情愫,恰如其分。
上元灯节寄寓未来、及时行乐的娱乐意蕴,将民众带进了一种人神同乐的狂欢状态和普天同庆的热闹印象之中。
所以在这一天,发生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二、“盛世美学”
其实,古装剧里的上元节还是一出“盛世美学”。
作为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越夜越嗨”的节日,它几乎成了古时“国际大都市”所有能整的活儿的总和。
《大明宫词》就透过少年太平第一次探索长安的眼睛,勾勒出人们想象中的盛唐。
养在深闺的公主在上元节偷跑出宫,必有奇遇。那是大唐公主第一次亲眼看到盛世长安的夜晚,如织人流,花街灯如昼。
《大明宫词》剧照
街边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可以是盛唐,几文碎银的昆仑奴面具可以是盛唐。
街道上拥挤的百姓,有的衣服花纹精致繁复,有的简素古朴,大家戴的面具也不一样,但都干干净净欢欢喜喜地出来逛。
后来武则天要责罚偷跑出宫的太平时,太平反问武则天:“母亲为什么不问问我今天的收获是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可知道女儿今天有多么快活,如果今天没有韦姐姐冒死带我出去,我怎么会真正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伟大富足的国家,意识到自己拥有多么良善聪丽的人民,难道母亲以为我聪明到仅从那些象牙塔中的故纸堆,圣人们晦涩干瘪的教诲中就能获得这些发自内心的骄傲吗?”
古装剧里的上元灯节,仿佛像一个时代的大众点评 百度百科,把当时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金平府,赶上了一场上元灯会。神话世界里的灯会尤为瑰丽独特,灯映月,月照灯,光辉灿烂无比。
《长安十二时辰》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唐代生活图景,它讲述了发生在唐天宝三年元宵节时都城长安(今西安)的一次刺*行动——
当时,官员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宣布上元节西市开市,长安城暂停宵禁。
百姓们欢呼雀跃,路两边华灯大放,来自各地的客商纷纷拿出自己的商品兜售,热闹非凡。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吃的,有招牌硬菜水盆羊肉。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穿的,有圆领袍和翻领胡服,中外结合,任君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