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能力,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7-30 08:15:13

一、幼儿园

1、小班

动作协调性:小班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1) 社会性交往:从自我为中心慢慢地开始逐渐转变。2) 助人:出现助人行为的萌发,但是往往不考虑自己助人出现的后果,常常是好心办坏事。3) 分享: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4)合作行为在游戏中经常出现,但是时间较短,相互协调性发展的较好,但有时在合作行为中合作行为中发生冲突,说明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5) 攻击性行为:侵犯性行为多为工具性攻击,起因大多数是为了玩具等分配。此外,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学习模仿影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

2、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4)、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游戏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有喜也逐步发展。5)、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幼儿的想象在其各种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6)、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7)、幼儿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活动基础之上。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8)、幼儿活动持久性的增加,需要在活动时间上给与合理的保证。中班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 高。但这种持久性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与操作活动中实现的

3、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6)、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灵活的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7)、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二、小学

1、7-9岁: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因为这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关键是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者不喜欢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比如胆小、内向、敏感、缺乏自信心、爱哭、吃手、发脾气等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7岁左右就要注意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能否坐得住,上体育课成绩怎么样,会不会跳绳,协调性方面是否显得笨拙等等。

2、10-12岁:

1)、他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细致,更细腻,更细微。感情方面也一样,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别人对自己的情绪与感情的感知更纤细,更准确。所以,假如你想掩饰你的某种情绪,比如表面上平静温和心里却很不以为然,或者肚子里盘算着什么小九九,呵呵,我劝你不要太自信。

2)、很愿意接受新任务的挑战,而且喜欢“进入”之前先弄明白这次的行动有什么新的内容。他不再像8、9岁时凭着一腔热情“砰”地一头栽进去,而是先思考,先做计划。哪怕遇到相当难度的、或者要吃些苦头的事情,只要他自己认定了他愿意接受某个新任务新挑战或者新想法,他甚至能有本事发掘出自己更大的潜力来完成任务。

3)、时间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有意识地用时间表和闹钟来帮忙做计划、做事情了,他们会把自己一整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他们。于是乎,如果你发现你的娃把闹钟拧得格外早,一大早就自己爬起来忙这忙那,你可不要感到奇怪哟。

4)、空间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搭乘公共汽车,去自己常去的地方,比如绘画课,甚至是去诊所做常规检查。这时候你已经可以放心给他们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一小段时间了。不过,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10岁左右的娃毕竟还是小娃娃,没有足够的成熟度自己照顾自己太久

5)、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甚至自己组织一个秘密社团,设立严格的会规。夏令营是个好选择。不过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兴趣的不同,父母在给孩子报名时应该和孩子讨论,了解孩子的偏好。

3、13-15岁: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十三四岁时或十五六岁时,总是和父母对着干,这种情况普遍能持续两三年,只不过有的孩子表现的明显,有的孩子表现不明显。心理学家把青少年的这段时期称为“仇亲期”。有些家长不懂什么是“仇亲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不能够正确对待,结果酿出了严重的祸患。“仇亲期”覆盖着儿童像成人过渡的这个阶段里,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明朗化,处处体现“自我”的存在,极力想通过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来突出“我”。为了突出“我”他们极力的打扮得与众不同,喜欢做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这都是他们想要的效果。这些都是体现他们世界观不够成熟,把对父母、老师、和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段时期是充满风险的人生大河,父母怎样帮助孩子趟过这条大河呢!

1)、当孩子向你谈起他感兴趣的事情时,要集中精力去听,不要似听非听,或一边做事一边听。

2)、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避免啰嗦的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3)、要用尊重的口气而不是教训的口气与孩子讲话,你尊重孩子能换来孩子的尊重,这样你就会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沟通就会很方便了。

4)、要正视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增长,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所处年龄阶段里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而片面性。

5)、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们的意见合理或与大人的意见一致,就应该按他们的意见作出决定,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体现了融洽的亲子关系。由此自然而然的就趟出了“仇亲期”这条大河。

4、16-18岁:

1)、基本特征:我国的高中生一般是16至18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16一18岁年龄段的高中 生,正处于成人前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有了显著发展,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意志过程的理智性明显提高,个性倾 向比较明显,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自制力和独创性较强。他们的世界观己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的学生己经开始确实地考虑自己的前途,有相当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2)、人际交往:高中学生碰到问题更倾向于和同学、朋友交流,而和父母的交流减少。高中生的家长普遍感到与子女难以沟通,子女对家长的意见、建议听不进去。高中学生却以为,家长根本不理解他们,老拿老眼光看他们,拿老办法教育他们。这就造成不少家庭亲子间难以沟通。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刻,表现在自我明显分化、对自己形象的关注、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等方面。

3)、两性交往特点:高中生处于过分敏感和富于想象阶段,开始从异性向往、爱慕到对爱情的渴看。由于学校与家庭性教育的相对贫乏,加之学生认知偏差和身心发展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性意识困扰,如出苦闷、焦急、厌恶等心理问题。在异性交往过程中,把握不好情谊与爱情界限,导致心理困惑;或没有摆正情感与理智位置,陷进早恋误区,影响学习和生活。渴看、喜欢与异性交往是高中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结果,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要经历,青春期教育的要害在于遵守规则和学会自律。在性意识方面呈身心发展不平衡、对身体发育的关心和烦恼、对异性的兴趣增加等特点

4)、叛逆性格:在情绪情感方面,以外显为主向以内隐为主发展,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以直接、具体为主向以间接、抽象为主发展,以生理需要为主向以社会性需要为主转变。

卓尔教育 赵老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