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还是顽劣的孩童,今天就是白头的老翁。
真的不敢相信,70后的我们,已经四五十岁了,一晃就是奔六的人了。
未来的日子,要何去何从呢?一定要未雨绸缪,不能临渴掘井。
有道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要从现在的老人身上,寻找自己未来的样子,并根据现实情况,推陈出新。建议你,要给自己留后路,尽早懂得以下四句老话。
02
第一,“穷不走亲,富不还乡”:找个地方,安享晚年。
人穷的时候,走到哪里,都讨人嫌,有钱的时候,亲戚朋友自然会围着你。
小时候,我们常常和父母一起去走亲访友,不仅能吃一顿饭,还能拿到红包。对于亲戚之间的矛盾,一点也不知道,认为所有的亲戚,都很好。
当我们长大了,才知道亲戚朋友之中,很多的“势利眼”。很多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很多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一方面是赚钱,一方面是远离“熟人圈”。不愿意接受农村人的狭隘思维。
现在的我们,要面临养老的问题了,“到底要不要回乡”的问题,也许在脑海里,出现了无数次。
梦里是家乡的山水,还有那一片稻田。可是回到家乡一看,发现不是梦里的样子,左邻右舍的狭隘思维仍旧存在,一小块地方,都要争执不休;村庄更老了,种地的收入难以让自己致富。
如果你已经发大财了,回到家乡,亲戚朋友都会来走访,顺便会找借口向你借钱。因此,借钱不还的烦恼,难免会有;如果你拒绝借钱,亲戚朋友又会说三道四,还有人会在背后责备你。
认真分析,如果你混得很好,在城里有房子,还是在城里养老为好;如果你特别有钱,就在城里和农村都准备房子,给自己两种选择。
对于亲戚朋友的交际,需要慢慢淡化。以后的养老问题,还得靠自己,不能指望外人。
03
第二,“不聋不瞎,不配当家”:当好家长,包容家人。
70后的我们,还处于中年到老年的阶段。多数的人,夹在父母和孩子中间,两头都要管。
作为家长,应该找到“家庭和睦”的方法。毕竟,家庭有模有样,是最好的依靠。
古人认为,要装聋作哑,才是家长应有的样子。
比方说,儿女长大了,要找对象了,你可以提建议,但是别说太多的话。如果他们找到了对象,你不能用力去反对。
别用“门当户对”之类的道理来约束儿女的婚姻。要知道,灰姑娘嫁给王子,白雪公子嫁给青蛙,并没有什么不妥。只要儿女幸福,大道理,就无关紧要了。
夫妻相处时,要做一个大度的人。包容对方的不完美,接纳对方的平凡。少说几句,多听几句,夫妻就能如愿变成老伴。
04
第三,“人不得全,瓜不得圆”:不求完美,别再折腾。
宋朝宰相吕端,任职几年之后,主动提出,把位置让给寇准。
寇准做了宰相后,他愿意做参知政事,并且排名在寇准之后。
宋太宗给吕端点评:“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人生哪能事事如意?不管如何努力,也只能是半寸心。不如把“一半”当成圆满,及时功成身退。
按照年纪,70后的人,职场上,也要有退位的准备了。尤其是在体制内工作的人,让出位置,待遇不会少,还有好的名声。
打工的人,也不要盲目去寻找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把手里的工作做好,争取平静地渡过五十岁到六十岁的十年时间。
创业的人,不要使劲折腾自己,要根据情况,及时收手。*是无休止的,全世界的财富,不可能只给你一个人拿着。
允许自己不完美,你的日子就会轻松。对于人生的后路,就会心满意足。这也是心灵上的退路。
05
第四,“要好儿孙须积德,欲高门第快读书”:勤学苦练,一生不歇。
把钱留给儿女,担心他们败家、啃老;把书留给儿女,他们不一定喜欢;把老家的房子给儿女,他们也许没有机会去住。
儿女的赡养,是父母的重要退路。作为70后的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根据老祖宗的提示,我们需要给儿女积德积福,积累智慧,然后才能享受到对等的回报。
要记住,人品是最硬的底牌,认知是最真的财富。
东晋时期,陶侃管理地方渔业的时候,收到了商人送来的一坛鱼,便派人送回家,给母亲吃。
陶侃的母亲生气地说:“你当了官,拿公家的东西送来给我吃,我好伤心。”
后来,陶侃坚持清正廉洁,做了晋朝的名将。
在我们的骨子里,有劳动的美德,有勤劳朴素的习惯,有不挑剔的品格,这些都要留给子孙。同时,要引领一家人,一起读书,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
儿孙有出息,我们有盼头。
06
俗话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
人生的后半段,要早一点预留退路,生活才会从容。
如果你六十岁之后,没有养老的地方、儿女的孝顺、夫妻的相伴,还一直在折腾,苦苦追求金钱,会很累,要是折腾错了,可能满盘皆输。
别以为,人生总是可以重头再来。都是经历岁月洗礼的人了,经不起惊涛骇浪了。
最好的人生,应该是,上半生激流勇进,下半生急流勇退。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