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科学家,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7-30 20:09:37

△在“两弹一星”元勋塑像前敬献鲜花

“两弹城”位于四川省梓潼县,1965年8月,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内迁梓潼,院部落户长卿山,其余各研究所,则分散设于龙门山和剑门山几个县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此相继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九院旧址因此被称为“两弹城”。2017年1月,国家旅游局等单位公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两弹城”被选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当年,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朱光亚、于敏、陈能宽、周光召、程开甲、彭桓武、郭永怀、邓稼先等,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怀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民造福”的愿望和“振我国威,扬我军威”的理想,都云集到这个山沟沟里。万余名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初到这莽莽荒野中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住房问题。

科学家们带领一批刚从学校出校的大学生,在“卧薪尝胆,忘我攻关”口号的感召下,白天挑砖、抬瓦,搞基地建设,自己动手筑土墙、盖草房。夜晚挑灯夜战,学理论、学专业。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藏匿深山,废寝忘食地投入“精心研究、精心设计、精心试验、精心制造、力争第一、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之中。

两弹一星科学家,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5)

△“两弹城”内“两弹一星”精神石刻

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他们靠自己刻苦学习,靠自己反复摸索,努力掌握尖端技术。没有节日,也没有星期天,研究室里的灯光常常从黄昏亮至天明。为了一个关键技术,他们在简易手摇计算机上,一遍又一遍地计算。仅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事隔不到一年,又研究完成“氢弹”的设计方案。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提高,古老的中华民族终于开始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两弹一星科学家,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6)

△《20世纪回顾》纪念邮票第6枚“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科学家,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7)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科学家,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