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黄老板是否只有促成房似锦和徐姑姑相爱这么一个作用呢?其实并不是。
在黄老板对风水先生鲁大师的崇拜上,我们可以一撇《安家》对于“饭圈”乱象的讽刺。
鲁大师是一个诈骗惯犯,并不懂风水命理。但在众口相传之下,却成为了声名远扬的风水大师,并吸引了很多“信徒”对他顶礼膜拜,视他的意见为真知灼见,甚至不惜花高价钱“消灾挡煞”。
鲁大师之所以能让“信徒”们心甘情愿地被骗,主要利用了两个方法,其一是通过包装为自己塑造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设,吸引特定的人群关注自己。其二是通过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一边满足这些特定人群的心理需求,一边加强他们对自己的信赖,最终让信赖变成信仰,牢牢地控制住“信徒”们的精神世界。
通过包装立人设圈粉,投其所好建立依赖关系,鲁大师的诈骗手法是否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呢?
没错,所谓“饭圈”的运作手法,其实和鲁大师的诈骗手法如出一辙。只不过前者没有像后者那样出现横征暴敛的骗财行为,但其通过精神控制产生“变现”的本质是一样的。
通过各种形象包装,个性鲜明的偶像精准地吸引特定的粉丝。再通过各种“宠粉”行为和营销事件,让粉丝们不断加深对偶像的精神依赖,到最后成功地把对偶像的喜爱根深蒂固地植入到粉丝们的脑海里,并通过让偶像进行商业活动,产生一系列经济效益。
比起普通的商业交易,通过“饭圈”文化促成的商业交易更持久,收益也更大。
例如某偶像出了一张新专辑,如果在普通的商业行为里,一个人最多买一张就够了。但在“饭圈”文化的运作下,粉丝有可能会多次购买同一张专辑,并美其名为给偶像“打榜”。
又例如,某偶像在炎热的夏天和某品牌联名推出了一件毛衣,如果在普通的商业行为里,夏天是没人买毛衣的。但在“饭圈”文化的运作下,粉丝们为了抢到“限量版”的毛衣,并不会计较毛衣能否在夏天穿。
因为有偶像的附加值加成,物品的经济价值已经远超过物品的原有价值,粉丝为了得到偶像的附加值,会心甘情愿地付出额外的支出去进行消费。
本来,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行为,也属于正常的商业手段,如果不是太过分,其实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反感。但有的人偏偏“鲁大师附体”,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了,所以让“饭圈”文化发展成了“饭圈”乱象。
乱象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不择手段榨干粉丝的经济价值。
除了上述“打榜”操作外,粉丝对偶像的支持还可以用“应援”来实现。“应援”的方式可谓丰富多样,偶像出演电影粉丝包场观看,偶像出行各地粉丝热情接机。为了支持偶像,粉丝们在某些组织的带领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应援”行动中。
但这些“应援”除了把金钱输送到相关的团队手中,以及制造一些混乱外,还有什么有意义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