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欧体的四边框基本就成矩形,四个角90°,互相平行,比如“者”的“日”和“则”的“贝”;颜体的边框字势向右上倾斜,右竖弧度较大;柳体是上宽下窄,典型的像“者”的“日”;赵体的边框偏于正方,但上横向右上倾斜较大。另外,颜柳四边框的两侧竖划取相向的,就是都略往外弧出,比如“则”的“贝”。这些都是欧颜柳赵的典型写法。
以“三点水”为例,欧体的三点水排列,有点像是撇、短竖、提的写法,力求变化生新;颜体就是斜点、斜点、提;柳体、赵体也是斜点、斜点、提,不过柳体的点是典型的“梯形”点,而且提很有特点,下面顿笔较重,有个大疙瘩。赵体的点行笔自然,第二、三点之间往往边笔,锋芒内蕴,行笔流畅。
以宝盖头为例,欧体的横钩很平滑,颜柳有个大疙瘩头。欧体和柳体中间的点,几乎是竖画的写法,就是个短竖,而颜体、赵体则是个斜点,其中颜体比较浑厚,赵体有较强的顿挫;左侧的点,欧体和柳体都更竖直,颜、赵更斜,欧、柳的区别在于,欧体漏锋入笔,顶上是尖的,柳体上部较为圆浑,像个短竖。
三 风格体势
就书法传承来看,欧体、赵体都承递了二王笔法(但欧体受魏碑影响更大),风格气度偏于“魏晋风度”,流畅潇洒;颜柳的特点就是那句最最经典的“颜筋柳骨”,风格气度偏于“盛唐气象”,浓郁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