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调阳12支竹管
周易中蕴含着一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如阳顺阴逆,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律吕调阳,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一个典型应用。
中国古代文化重人文、轻技术。对科学技术的记录含含混混的几笔带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具体的技术类的东西,属于不入流的东西。
如果需要有详细的图纸形状尺寸公差的东西,都是民间传承的小技。入不了大雅之堂。地动仪浑天仪这样的科技成果,现在复原都很困难。
古代文人,也不学这些科技类的东西。科技知识匮乏的惊人。以至于有“邹子吹律”之说。燕国天气寒冷。谷物不能生长。邹衍吹笛子,吹了几首曲子,土地变暖,谷物生长。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邹子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
在邹衍到达之前,燕国历法应该是十分落后和混乱的。燕国地处河北辽宁一带,天气寒冷,一年中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比较短,农作物播种日期要算的十分准确。春天播种早了,种子都冻死在地里。播种晚了,没等成熟,一场霜雪下来,都拍到地里了。如果用圭表测绘节气,测个大概,至少要1整年的时间,如果要测绘的准确,可能要5-10年。而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等不了这么长时间,必须要当年落实。
邹衍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术数大师。对于天文历法测绘这些技术掌握的非常娴熟。
事态紧急,不得以,邹衍只能使用当时阴阳学的秘术“律吕调阳”,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燕国的历法调整过来,准确的测算出节气,制定了谷物播种、收割日期。燕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丰收。
律吕调阳,在中国文化里并不陌生,但能解释清楚的人不多。就像七日来复一样,背后有一整套天文历法科技。在古代少儿启蒙读物《千字文》中就有律吕调阳,千字文开头几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千字文》的开头格调很高,朗朗上口,而且简单易懂。但到“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这句,就是个硬核桃。现在教千字文的老师都解释不太清楚。讲到这里,也是含含混混的带过去。我们以后再讲”闰余成岁”,要讲一大篇才能讲明白。今天主要讲律吕调阳。
我们先讲一下24节气。24节气,是按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一个回归年/阳历年),等分成24份。
24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
24节气与太极图组合
24节气与太极图组合到一起,太极图的阴阳鱼表现的就是天气冷暖,四季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