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6个技巧:
1. 自己人效应,聊天时多用“我”开头
劈头盖脸的指责,将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孩子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奋起反抗。
“自己人效应”指的是,只有当孩子把你归为同一类人,他才会信赖你并且更容易接受你所说的话。
所以下次不妨放下架子,俯身跟孩子说说自己之前的糗事。
“我也犯过这样的错。”
“我曾经也跟你一样。”
“我之前还没你做得好呢。”
孩子跟自己站在同一战营,力往一处使,沟通起来自然更加顺畅。
2. 第三人效应,用他人来说服孩子
“第三人效应”指的是,你说的话孩子不一定会听,但是老师、同学、邻居的评价与关注,孩子却会格外注意。
所以每次当孩子不爱听你的话时,不妨试试这样说:
“老师说这你学期真的很努力了。”
“听同学说你在学校里非常友好。”
“奶奶说你长大了更懂事了。”
当亲子关系陷入僵局,不妨向外寻求援助,这样也可以迅速缓解冲突,调节关系。
3. 可口可乐效应,先给孩子一点甜头
“可口可乐效应”指的是,当我们准备“教训”孩子的时候,先给孩子一点甜头,调节一些气氛。
“写了一天作业,累了吧,先吃点水果。”
“我给你买了礼物,你先收好,我们来谈谈。”
“太渴了,我们先喝杯奶茶,边喝边聊吧。”
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孩子进入状态,比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要好得多。
4. 三明治效应,让批评听上去更美好
“三明治效应”指的是,批评可以分三层:表扬-批评-期待。
先肯定孩子,合理且准确。比如:你一直是一个很勤快的孩子,每次都会帮妈妈晾衣服。
再提出具体的批评与建议,明确而真实。比如:但是最近做作业总是有些拖拉,昨天作业写到晚上10点多了,看是不是可以每天晚上8点之前就把作业做完呢。
最后表达信任和期待,鼓励与信心。比如:慢慢来,没有关系,我相信你肯定可以做到的,我对你很有信心。
批评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用对了,就可以启发与引导孩子。用错了,只会不断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5. 安全阀效应,先让孩子宣泄情绪
孩子的情绪就像容器,是不断积累的。只进不出,要么对内攻击自己,要么对外彻底爆发。
所以“安全阀效应”告诉我们,只有情绪得到有效的抒发,才能缓解矛盾与压力。
所以每次我们准备跟孩子聊聊时,别一上来就讲道理,多问问孩子最近情绪怎么样。
“你最近是不是不开心呢?”
“妈妈刚刚吼你是不是让你很生气?”
“刚刚一定让你很没面子吧。”
把孩子的情绪安抚好,后面沟通起来才会更加顺畅。
6. 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让他自己做判断
培养儿童规则意识要注意,体验中一定要用“问”来启发孩子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以“讲”来说明和灌输。
两种方式,效果大不一样。
孩子喜欢乱丢衣服,与其说“别乱丢衣服了!”,不如跟孩子说“如果妈妈、爸爸每天也把衣服扔在地上,你会怎么做呢?家里会怎么样呢?”
尝试让孩子去思考,从而做出判断,这样更容易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心理咨询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