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70后的我,小时候走亲访友,留宿是常事。
很多亲戚,在隔壁乡,并且乡与乡之间,没有公交车,连像样的马路都没有。一来一回,要走几个小时。
吃完晚饭,趁着夜色回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的母亲,也会多准备一两张床,随时可以供亲戚朋友留宿,偶尔也会有外地来的商贩借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方便了,进城的人也多了。“家”更多是一个私密空间,四面都是防盗网,外加防盗门。
有的小区里,要去走访某个家庭,需要经过三道关:门卫、单元门、家门。如果要停车的话,还得经过停车场的门。
显然,留宿变成了一件难事。作为“客人”,我们应该“识趣、跟上时代”,看清亲戚朋友之间的热情,最好别在以下几种人家里留宿。
01
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留宿会很麻烦。
通常来说,我们去长辈、老友家里做客,本意是看一看,对方还好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而不能指望对方来照顾你。
特别是一些身体抱恙的老人,你常常去做客,显然是打扰了。
多做一两个人的饭菜,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有难度。如果是突然到访,老人家里没有准备菜和米,就更麻烦了。有的小区,和菜市场有一定的距离,走路来回,都会让老人累得够呛。
有修养的人,会主动帮助老人做饭做菜。吃完饭之后,也会离开。要是老人的家里没有留客吃饭的条件,那就应该在看望之后,马上离开。
人际交往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共情力”——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在理解他人的真实生活之后,把社交的难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够帮助别人什么。
去关爱老人,是不要指望回报的。因为你今天对老人的关爱,就是在变相地关爱“明天的自己”。千万别把关爱变成打扰和麻烦。
02
平时有过节的人家,难免别有用心。
西晋时,国舅王恺非常喜欢炫富,常常请人到家里吃饭喝酒,展示自己的实力。
有一天,王恺请刘玙兄弟来家做客,并且拉住他们,要睡一晚,感受家里的丝绸被子。
刘玙兄弟非常愉快地同意了,并没有意识到,两家人平时有过节,王恺的内心是有怒气的。
到了半夜,王恺安排人在后院挖坑,起了歹意。
当时的富豪石崇听到情况后,连夜赶着马车,使劲敲王恺家的门,然后把刘玙兄弟带走了。
石崇说:“你们两个年轻人,不知道人心险恶,怎么能够随便到别人家留宿呢?”
不管你多厉害,也无法讨好所有的人。总有一些人,会被你得罪,或者从内心深处,厌恶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引起人与人的矛盾,形成“暗疾”。
有过节的人请你吃饭、留宿,多半是别有用心,并不是真心要和你友善。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
刘禹锡说过:“畏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一些看起来很平静的湖面,地下却在暗流涌动,难以察觉;那些一看到底的小河,虽然样子凶险,但是你可以轻轻松松趟过去。
变味的社交,其实是一趟浑水。你不知道深浅,就最好别去招惹,一开始就应该拒绝,保持应有的警惕。
03
见钱眼开、见色起意的人家,暗中会算计“客人”。
在《金牌调解》节目里有这样一个例子。
郑先生是某集团的经理,被派往离家千里的城市工作。他的妻子比自己小十一岁,独自在家里留守。
两地分居的日子,让郑先生有了更多的思念,也期待能够熬几年,就调回集团,夫妻团圆。
有一段时间,郑先生发现妻子的男同学在家里留宿。
妻子解释说,家里的吊顶,掉落了一些油漆,请同学进行修复。
不管妻子说什么,郑先生都认为,这是妻子遇到了第三者的征兆,夫妻情感的裂痕,无法磨灭。
金钱和美色,是社交中最该避免的事情。就是亲戚朋友之间,有事业要合作,也是在单位里协商,而不是在家里讨论。
老祖宗告诉我们,财不露白。你越有钱,越不能把钱拿出来,到处显摆。带着一大笔银子,去客店住,都得小心翼翼,不能让店小二拿着自己的包裹。
也许,一些带着大量金钱、金器玉器的人,希望在亲戚朋友家借宿,起到保护的作用。其结局,往往是相反的。
尤其是女孩子,不仅要提防男性亲戚朋友,还得防止闺蜜的陷害。在参与饭局之后,回自己家睡觉,是最好的安排。
04
在社交中,我们不仅要选择正确的串门方式,还得不失礼貌地退出别人的家庭。
拒绝留宿,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让别人容易接受。
其一,找到合适的借口。
故意拿起电话,说自己遇到了急事;第二天要上早班;家里人在催促自己快回家。这样的借口,合情合理,对方也会理解。
其二,一进门就说明情况。
一开始就说,自己很忙,能吃顿饭,就是忙里偷闲。表达自己不能留宿的想法,这是礼貌,也是“主动安排行程”。
其三,尽量别喝酒,起码不能喝醉。
保持头脑清醒,杜绝身边有人使诈。当有人使劲让你喝酒的时候,应该马上警惕起来,不要“舍命陪君子”。不喝醉,才有回家的能力。
人心隔肚皮,你难以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保持三分警惕,很有必要。
不管是在别人家留宿,还是自己家留客,能避免就避免。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