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如果鲜儿嫁给传武,有违伦常,那么之后秀儿离开传武,嫁给“老四”她怎么不反对呢?这样的做法,算不算双标?
当18年后,鲜儿再次出现了,她同意秀儿嫁给龟田一郎了,但是时隔18年之久,她心目中的小儿子人品心性是否如初,她并没有细细了解过,就因为现在多出一个“儿媳”,就同意了秀儿的“改嫁”。
就连当初不同意鲜儿嫁给传武,这会儿也同意了。
至于如何“收官”,就是又拿出老一套,收秀儿做义女。真绝。
鲜儿、那文、秀儿、玉书,4个儿媳妇,最后有两个都成了义女。
- 鲜儿是太过拧巴,又有点“作”,爱上的朱传文但凡有一半传武的魄力,她都不至于活得那么憋屈。
- 那文,全剧最通透的一个女人,从不与人争辩,逢人就笑与人为善,最后还不惜大义灭亲,手刃“叛徒丈夫”。
- 秀儿,一根筋到可怕的人,为了传武,执着于非他不嫁,最后害苦了自己,也害苦了传武和鲜儿。
- 玉书,新时代知识女性的代表,身世同样凄苦,却最是活成了小透明,公公不疼婆婆不爱。她最是懂得如何调节自己,却总是被人忽略。
之所以说婆婆“辜负”了4个儿媳妇,是因为婆婆的善良和强硬,总是用错了地方,用错了人:
- 鲜儿最懂事明理,所以对待鲜儿,作为婆婆应该多爱护,因为鲜儿的委屈从不轻易说,都憋在心里。不能因为她懂事,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拿走她的东西。
- 那文最开朗活泼,所以对待那文,要包容她的小孩子心性,鼓励她办学堂教孩子念书,而不是冷嘲热讽。不能因为她爱笑,就觉得她不会哭。
- 秀儿最缺乏独立能力和主见,所以对待秀儿,要帮助她独立,多替她的以后做打算,而不是一味地哄着、瞒着、骗着。不能因为她爱哭,就无原则地“喂奶”给她吃。
- 玉书最独立自主,所以对待玉书,要多些陪伴,不能因为想法不同,就认定她是错的,就排斥她。不能因为她独立,就觉得她一切都可以自己消化,其实这类人最需要陪伴。
仔细想想,其实朱开山夫妻,在教育孩子上,是有问题的。
老大小气、怯弱;老二冲动、易怒;老三死板、传统。
但3个儿子找媳妇的眼光和本事却是不俗:
老大找了一个性格大气、思维活泛的那文;老二看上了冷静、明理的鲜儿;老三看上了新时代的女性玉书。
可以说,3个儿子都有短板,但这3个儿媳妇又都弥补了他们的短板。但偏偏作为婆婆,她最偏爱的却是秀儿,把这3个儿媳都忽略了。
而秀儿先后失去了她最爱的人,以及最爱她的人,注定只会更加悲苦。
所以,“文他娘”有4个儿媳妇,但这个4个儿媳妇,她都“辜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