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18世纪初开始,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
奥斯曼的衰落和其恶劣的地缘处境分不开。它虽处古代世界地缘的中枢,能够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但四周都是强邻,不可轻侮,奥斯曼后期的扩张受到极大的阻击,加之内部地缘疏离,仅仅靠地中海联系,很难形成合力。
海权时代以来,欧洲海军崛起,土耳其国力日益衰落,史学把《卡洛维茨条约》(1699年)作为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之后,奥斯曼人不断丧城失地。
▲1683年是奥斯曼帝国版图最大的时候
奥斯曼丰厚的资产引起了无数西方殖民帝国的觊觎,其中以俄罗斯帝国及其带领的一批东正教小国对奥斯曼人最为敌视。
20世纪初,曾经经略亚非欧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国力已落后西方不止一个档次了,1914年,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一方,加入一战,然而却战败了。
也许是由于土耳其在文化信仰上是个异端;也许是欺负它国力孱弱,战胜国对于奥斯曼的处置最为残忍。
▲一战奥斯曼战败,土地被列强瓜分,《色佛尔条约》协约国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情况。列强要求放弃非土耳其人居住的土地,并强迫其承认列强在北非的土地,两河流域由英国和法国托管。
腐朽苏丹政权签订《色佛尔条约》激起了土耳其人民的强烈不满,不甘此奇耻大辱的土耳其人奋起反击,在伟大人物凯末尔的带领下,开启了反击外国侵略军瓜分土耳其的战争,最终土耳其挫败了希腊等国的入侵,迫使协约国以《洛桑条约》取代《色佛尔条约》,这奠定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疆域。
通常来讲,一个文明在面临更强大文明威胁的时候,内部通常会迸发出两种力量,一种更加的保守,强调自己文明的独特性,妄图以此来驱逐外国的影响,代表情况有中国的义和团和现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
另一种则是开始“睁眼看世界”,决定痛下改革,学习先进文明,这一类的代表则是中国的洋务派和后期的各种革命政党,日本的维新派,还有,伊斯兰世界的凯末尔。
凯末尔是军官,亲眼见到了这个腐朽的帝国是多么的无能,他决定做一个改革者。在他的倡导下,土耳其开始了旨在世俗化,现代化的改革,这就是著名的凯末尔改革。
▲凯末尔政府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共和体制,还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上旨在世俗化的改革,所以土耳其的画风似乎和沙特伊朗这些伊斯兰国家不太一样,更像是一个世俗、现代的国家。
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的造就者,现代土耳其的基本框架便来自于他的改革,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赐予他 “Atatürk”(阿塔图克)一姓,意为“土耳其人之父”。
土耳其人终于得以复国。但此时的共和国,已不是曾经的强大帝国,而仅仅是一个二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