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有毒副作用,癌最怕的野菜第一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31 07:11:50

就是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发现的,这个我其实问了很多。很多主任教授来我们这边专家来会诊的时候。当时是在2月10号左右的时候,我也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大概老师们说的意思就是说,这个CT表现好转会落后于整个症状的表现。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患者咳嗽、发热、呕泻症状都消除以后,但是他肺部痰淤的这些病理变化并没有得到治疗。因为病人入院的时候都表现为高热。那医生和患者的着重点都放在了这个退热这个问题。我们所有的方剂可能也就是侧重于把体温降下来。我们对于化痰这个事情呢,就比较忽略一些。而且呢,我们因为我的病区主要是以中医为主吗?那其它地区它可能会以西医为主。

我就会发现有一些没有症状的病人,他入院一段时间之后呢,大概三到四天他会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就是呼吸不畅的等等这些情况。

后来发现了这个规律以后呢,我就跟我师兄讲过说: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要着重化痰?就是即便是他没有症状。我们化痰的药,比如说我个人觉得像紫苏子、白芥子、僵蚕或者是仓术这些药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停?包括麻黄。麻黄我们一定不能停,那当时我表达了我的理由,那我师兄也是全力支持的。他觉得也的的确不能够停。

那么后续我们的病人一直用,大概从八号开始,我们也一直在用麻黄,一直用到大概20号左右。那么这一批病人,其中我们今天出院的这15个病人,他的肺部的CT是完全吸收,没有任何痕迹的。

所以我想的话,是不是我们的这个理论是相对而言比较成立的。在前几天2月18号,我们在头条新闻上就看到这个新冠肺炎的尸检病理报告。包括在群里面,我记得有一个老师,他也发过这个新冠肺炎的这个病理。那么肺内纤维粘液的渗出肺水肿、透明膜的形成等等。

我的理解就是说,也许这个肺内很多粘液将粘液状的这种物质,那么这种物质我自己认为他就是中医上面的痰淤。那么还是要化痰。一定要把这个痰散开,让他能够有排泄的地方,只有这样病人远期出现这种肺部的这种功能性的问题可能就会比较小。那我刚才给大家截图的,有这个本病的这个特点。

大概我观察到的是呢,第一周时间呢,这个病它就会进入一个高峰期,不管是它的这个咳嗽咳痰,或者说他肺部的这些表现,它都会进入一个非常严重的状态。

那么第二个呢就是我还发现一点,就是我们所有的病人,因为当时他是在那个发热门诊留观,留观的时候的新的指南还没有下来,那么所有病人都发了三天的克力芝、两盒莲花清瘟。

那么这些病人再来的时候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复的呕吐。他们第一,反复的呕吐,第二不想吃东西,第三有腹泻的这种情况存在,而且这中间有超过2/3的病人,肝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个症状我并没有纳入到这个新冠肺炎的这个表现中间。因为患者服用了克力芝,所以我也不清楚究竟是这个新冠肺炎会有出现这种表现,还是因为服用了克力芝或者是莲花清瘟这种特别寒凉的药造成的。

另外一个呢,就是患者前期反复使用这个退热栓。我们在这一批2月4号这一批病人入院之前,我们收的大概20多个病人,如果病人出现高热,然后你就给他用退热栓退热的话,然后患者这个体温反复,但是他整个这个体温治到平稳,它就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

但是如果说你不给他使用,让患者各方面的情绪都能够稳定下来。再解释过后,病人整个的状态能够控制住,那么我们就让病人好好的睡,好好的休息,我们密切观察。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用方剂来退热的话,可能这个退热时间会缩短到0.5天到两天左右的时间。

另外呢,就是液体的量,我跟组长沟通的是每一个病人的液体,如果你实在要用的话呢,那我们的液体不能超过两种。(群友提问:陈老师,请问麻黄剂量多少?)这个麻黄的剂量是这样的,当时定这个麻黄剂量的时候呢,我其实不是很有把握,然后我师兄给我订了一个组方:大概麻黄10克、桂枝大概15到20克,然后杏仁大概15到20克,生甘草大概十克左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然后你再去加减。

中医的专家过来巡视的时候,当时也问过我这个问题。他说:你为什么你所有的退热病人都要使用麻附辛。我在这里非常粗略的跟大家解释一下我的想法。我当时也和张苍老师、张英栋老师也讲过我的这个想法。

因为在去年春天的时候呢。有一个五运六气学的非常好的老爷爷,他就跟我讲过,他说2019年这一年土气比较虚。那么这一年的话呢,你不要做任何伤这个脾土的事情。所以那一年呢,就是去年的春天的时候,我遇到很多感冒发烧的这种小孩儿。一下子上来就高热,这种孩子呢,他就推荐我使用这个附子理中丸,确实屡见奇效。

然后去年夏天的时候呢,我就跟我很多病人讲,我说你们今年夏天有些脾虚的这种病人。你们不要去轻易的吃这个生冷的水果,不要喝凉水。尤其小孩儿,我都让家长带着保温杯,在夏天带着保温杯,你想想这个确实不太容易做到,但是很多家长都做到了。

那么到了去年的这个十月份开始呢,我就刻意的把我一些脾虚的病人,或者是一些阳虚的病人,他的草药里面。就加了10到15克的这个附子在里面,然后把这个药加进去以后。我就惊奇的发现。我所有的病人,因为我所有的病人都有答案,我可以再提供查到这些人的名字,我也记得我说病人的姓名。那么我大概有3600个病人,这中间有60%,他是长期在武汉和襄阳。出差的也就是他们,是相当于是候鸟那样的这个工作状态。但是这些病人全都没有感染。

在早期2月4号之前收到这批病人,他在高热的状态下呢。我始终觉得去年冬天这个时间太短。所以冬藏不足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因为黄帝内经不也讲吗?就是冬天的这个状况不好,那么春天很容易爆发这个温病。所以呢,我还是想把这个冬藏这件事情跟他做好,然后使用了附子。然后再使用麻黄细辛这些药对他进行一个宣散解表的这个作用。

专家组说这个你大量的使用麻黄汤、麻附辛,那么病人过度的出汗反而也不是特别好。那首先我们是做了准备工作的,那我的师兄,他在我们使用麻附辛之前呢。他给自己煮了一个方子,大概麻黄用到30克,桂枝用到45克这个比例。然后他喝了三天。他和他的师兄一起喝了三天,这三天或者中他们两个人没有一点点发汗的迹象。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不适。所以我们才把这个方子用到病人身上。

那么给病人用了以后呢,我发现病人只有在高热的过程中,他会微微有一点点出汗。那么汗出这个烧就退了,那么后期我们在用麻黄加术汤甚至说其他的一些麻黄类的汤剂的时候,病人没有一个出现这个发汗的这个表现。

所以后来我跟张英栋老师去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给我发了两篇那个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当时也解答了我心里面很多的疑惑。就是,是不是我平常学习的时候就是只记住了麻黄会发汗解表。那么麻黄其他的作用是不是都忘记了?

我记得有一次,黄仕沛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在年会上也曾经讲过他用麻黄汤治疗一个因为安定口服儿昏迷不醒的老人家。所以我总觉得麻黄在这次疫情中间,他对我而言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就是把整个这个肺,肺气完全打通开来。第二个作用呢,因为肺通调水道吗?那么你上面的肺气打通下来之后呢,那么底下的这个小便量就会增加,整个身体里面为这次疫情而造成的这种水湿就会很快的排出去。

所以事实也得到了证明,很多病人在服用了这些麻黄之后呢,它出现小便增多。但是他没有口*这种现象。整个人会变得比较清爽起来,所以在用到后期的时候,我开始对这个方剂越来越自信了。

另外一个就是我想说一下,我对这个疫情还有一个看法。就是我们在看杂病的时候,就是平常我们给病人调理的时候,因为我是治未病科的,那么病人就要面临一些体质上的调理。所以在去年刚开始收治一些病人的时候呢,就是我们去远程会诊一些病人的时候。我也会想这个病人的体质,我会想他很多这些内科杂病的这些问题。但是当经过我们开病区,陆陆续续收了十几个病人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突然间觉得。我谈一下我个人的想法。

我突然间觉得,这场疫情她是不是就只是一场意外?就是这个病人,他本身不管他健壮也好,或者他不健壮也好,他平常是个什么状态也好。他就是遭受了一场意外,那么这场意外让他突然间措手不及,他没有能力反抗。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关注在我去除这个寒邪湿邪。我把它去除掉以后,然后它相当于这个病人就水落石出了,它本来的状态就展露出来了。

那么在病程后期的时候,只要病程拖得不是特别长的话,患者整个正气都是存在的,他并没有被这个冲击打击的多么厉害,那么她也不存在说有后面的这些气虚啊等等这些表现。

所以我统计一下,这30个病人的方剂,中间可能只有我的四个危重证。年纪比较大一点,就是他们平均年龄是超过60岁的这样的病人。我可能用了一点党参和黄芪,但是其他病人都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补气的药。反而在使用这个麻黄类系之后呢,他这个寒邪湿邪解除了之后,病人症状都非常好。

我还做了一个统计,我们在入院第五天的时候。我们还有将近七个病人,只能吃稀饭。就是米饭啊,馒头啊,他都吃不了,但是,到昨天为止,我们在院病人30个人中间。我们是点了将近40份盒饭,为什么呢,因为有些男孩子。他一份儿盒饭,他吃不饱。所以我自己认为,当一个病人的食欲打开了他这个。脾胃的功能健康了,恢复了正常的功能状态。那是不是就说明他整个的这个就是他这次的遭遇的,这个劫难就算是结束了(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治疗主要是防止洪峰引起的次生灾害,次生灾害的损害被机体放大了,大于病毒本身的毒力。

所以提醒大家,即便找到了有效的抗病毒药,病毒还可以变异,还会有次生灾害出现,导致死伤,而这时中医的治疗仍然有用武之地,这就是中医的魅力,以不变应万变,时刻守护着中华儿女)。

我们治疗的这30个病人。大致的这个经过和想法都跟大家分享完了,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

后记:

本文是通过语音转化而成的,难免有些错别字,文中蓝色部分为小编的注解。文中内容是真实的,但文中治疗方法不一定普遍适用,不可自行模仿使用。本文力求给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展示中医治疗的情况及效果,让大家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更有信心,让大家对中医更有信心。

来源:365医学网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