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用公筷好还是非公筷好,餐桌上公筷与私筷的区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1 05:15:07

“十一”假期,朋友聚会、家庭聚餐、外出野炊机会增加,武汉市疾控中心环境健康与食品安全所所长王怀记提醒,为有效防止“病从口入”,多人就餐应自觉使用公筷公勺,鼓励分餐分食,用小餐桌推动大文明。

外出就餐,用完公筷要还原

分餐制指把主食和菜肴按需分配到每个人的餐具中,用餐者使用个人餐具进食。准备公筷公勺是为了方便就餐者夹菜,但不可以用来进食,即“公筷夹菜,私筷进食”。

与此同时,提倡分餐制可以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饭量和需要进食,减少食物浪费,约束大吃大喝,减少铺张浪费。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定量取餐、规律有恒。

王怀记提醒,外出就餐应选择卫生条件好、证件齐全的餐饮场所,对于生意火爆的网红餐厅,应提前预约,分时到店,避免人员聚集。

顾客排队就餐时保持必要间距,建议非接触式点餐、结账。多人就餐的情况下,可主动要求餐馆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建议自备餐具。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使用完公筷公勺一定要记得还原,避免“公筷私用”。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分装时,也应使用公筷公勺。

同时还要注意,尽量缩短用餐时间,非就餐时间不要摘下口罩。用餐时减少交谈,取菜不挑不拣,不互相夹菜,用餐后尽快离场,避免长时间逗留。

家庭聚会,按需配餐莫浪费

“分餐制推行之难,主要是很多人觉得这样显得生分。”王怀记介绍,倡导分餐制、用公筷可降低一系列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几率,例如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因此,大家首先要从观念上转过弯来:正所谓“分餐不分爱”,它能为所有家庭成员的健康都加上一重保障。

在家就餐时,主厨应根据家庭成员的人数、年龄和活动强度,确定饭菜总量和营养搭配,按需适量取食。家庭成员固定餐具,每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勺、水杯,从外形、颜色、材质上加以区别。最好每道菜配备公筷或公勺,与其他餐具有明显区分,便于识别。

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养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避免口对口喂食、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出门旅行,切莫贪食野味

“5—10月为我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月份。除了防疫,还需警惕食源性疾病。”王怀记介绍,食源性疾病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常见,有毒动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某些动植物中毒可对人体造成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市民群众在家烹饪,应注意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当餐吃不完的食材及时冷冻(藏)贮存,减少食品的温度变化。贮存食物要生熟分开,冷冻贮存食品前建议先进行分割,避免使用时反复解冻、冷冻。“消化”冰箱里的存货,遵循先进、先出、先用的原则。

制作食品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将食物烧熟煮透(尤其是四季豆)。按需制作,尽量做到不剩饭、不剩菜,当餐做当餐吃。

不要吃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甘蔗、鲜黄花菜、浸泡过久的木耳、野外采集的蘑菇及放置过久的食物。外出旅行,不要贪食来源不明的野味。

(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通讯员伍雅婷 王肖 潘婷)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