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变
自从被驱逐回漠北后,蒙古高原就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从明成祖到明宣宗,除了边境上的小规模抢劫,蒙古人中再未出现过数万级别的军事行动。这种局面,维持了几十年时间。直至1439年,西蒙古瓦剌部绰罗斯.也先的出现,局势瞬间发生了聚变。

也先画像
公元1443年,也先带兵南下甘肃一带,降服了嘉峪关外的哈密、沙洲、赤斤等蒙古小部落。后来,他又转而东征兴安岭附近的蒙古兀良哈部,甚至一度征讨更加偏东的海西女真部。经过数年扩张,也先的势力达到极盛,似乎就要重现成吉思汗那种统一蒙古的盛况。
早在1444年,就有不少失势的蒙古人投向了明朝,并且向北京方面警告了也先正在大肆扩张。然而,得到消息的明廷,除了对边将做出加强戒备的指示外,毫无出兵干预之意。

明朝军队在长城抗击入侵者
1449年7月,贸易问题最终成为明蒙大战的导火索。也先以明廷在互市贸易中削减马价为借口,率领3万蒙古骑兵,浩浩荡荡开向大同。除了由他本人率领的这支军队外,还有派脱脱不花领兵3万入侵辽东,阿剌知院领兵2万进犯宣府。甚至还有一支数千人的部队,在西面威胁甘州。换句话说,这时的蒙古方面总计出兵约8万余人,同时扑向明朝的四处边防重镇。一时间,告急文书犹如雪片般飞往京城,全面战争的阴云布满了明朝的北部边疆。
面对严峻的战争威胁,从未上过战场的明英宗朱祁镇,居然跃跃欲试。他很快提出了御驾亲征的决议。皇帝的热情是如此的高涨,以至于在决议的第二天,就命令全体京营官兵准备出征的行装。8月4日,朱祁镇就率领一干文武大臣,从京师起驾出征。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套用当前的话说:“是我拿不动刀了,还是你飘了?”表面上看,明英宗治下的大明正值盛年。洪武、永乐、宣德三朝的赫赫军威余音犹存。1444年,朱祁镇还派4万京营军主动出塞,攻打蒙古的兀良哈部。但实际上,最迟不晚于宣德时期,明朝的军政系统就已经颓废不堪。据五军都督府所报,当时京师的77个卫所,理应有是被253800人。但除了屯田和守城的部队外,竟然有116400人被工部当劳动力使唤。只有56000人还作为常备军在大营里训练。原本应该有18万人编制的京营,缺额达到三分之二。京营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卫所兵就更加凄惨了。根据当时明朝人自己做的初步统计,各地卫所的逃兵多达120多万。而且补充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逃亡的速度。这样的情况发展到1449年,逃兵数量已经升至160多万,占全国兵额的一半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