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大费/文
记得,四年前的端午节,我写了篇。这个端午节,因为有感于一篇宋人笔记,正好闲在家中,于是,写成此篇类似《端午节考》的长文。说明一点,本文并非要否定端午节来源,而是想赋予端午节以更厚重的历史承载,以及更广博的历史价值。全文约5500字,读完约需15分钟。是为序。
【1】
宋代人,爱记笔记。正经的,有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记录了很多当时和过去的典制礼仪、纵横韬略、学术渊源等。不太正经的,有苏东坡的《东坡志林》,既有正经内容,也有野史八卦,还有搞笑段子,摘抄一则如下:
东坡食肉诵经,或云:“不可诵。”坡取水漱口,或云:“一碗水如何漱得!”坡云:“惭愧,阇黎会得!”
翻译过来的意思:苏东坡,一边吃肉,一边念经。有人说:不行啊,吃肉的时候,不能念经,装叉遭雷劈啊!苏东坡吓了一跳,赶紧找水漱口。此人又说:一碗水如何能将那个业障漱干净?苏东坡红着脸说:啊呀,惭愧,看来,只有那些得道高僧,吃肉之后,才能将业障漱干净。
这个故事,看上去好像是吃货苏东坡,拿自己开涮,哪有这么简单?他是拿宋朝那些吃荤不吃素的和尚开涮。那么,宋朝和尚,真的这么豪放吗?另一本宋人笔记,张舜民的《画墁录》,有如下记载:
“旧日,(大相国寺)有僧惠明,善庖,炙猪肉尤佳,一顿五斤。”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有个叫惠明的和尚,擅长做饭,烤五花肉特别好吃,一顿能吃5斤。宋朝一斤近六百克,五斤相当于现在的六斤,堪称大胃王。
抛开宋代著名的不肯吃素的花和尚鲁智深不说,仅看这两个相互验证的段子,有没有发现宋人笔记的史料价值?它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市井风俗与人情百态,只要肯研究,信息量很大。
【2】
关于宋朝人如何过端午节,我的研究史料,主要也来自宋人笔记,作者名叫朱辅,笔记名称为《溪蛮丛笑》。其中一则,叫做“大十五”,全文如下:
蛮乡最重重午,不论生熟界,出观竞渡,三日而归,既望复出,谓之大十五。船分五色,皂船之神尤恶,去来必有风雨。一月前,众船下水,饮食男女不敢共处。吊屈原,正楚俗也。
翻译成白话文之前,对这段文字中的标黑知识点,略做解读:
1、端午节,也称重午,或者是重五、端五、端节、艾节、夏节。据清人笔记《燕京岁时记》考证,初五也是五月单五,“端”可能是“单”字转音,也就是说,端午最初可能叫做“单午”,或者“单五”。
2、古今学者们,为了“端午”这个名称,可谓操碎了心,反复考证“端”的由来、“午”的出处,想想确实这个道理,明明是五月初五,为什么要叫端午?它干嘛不叫“五五节”?自2020年5月5日起,上海市政府已将每年的阳历此日,定义为“五五购物节”。
3、既望,就是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人讲究,每个农历月的日子,都有专门的名称,比如,初一叫朔日,就是没有月亮的日子;初二叫既朔,既是已经之意;初三叫朏日,望文生义,就是一轮新月芽绽放光芒;初八九叫上弦,半个月亮爬上来,东暗西明;十四叫即望,即是接近的意思;十五叫望日,月亮最圆最亮;二十二三日是下弦,半个月亮又爬上来,西暗东明;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晦是幽暗,没月亮,伸手不见五指,古人心慌,于是认为,这天不吉利,有晦气。每个月的月相变化,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
4、皂船,是指黑色的船。古人将黑色称皂色,古人的鞋子大多黑色,所以叫做皂靴。古代差役的工作服是黑色的,所以称作皂隶、皂役、皂快、皂班;皂隶的部门经理称作皂头。古代还有句俗语,叫做不分青红皂白,说的正是古代四种颜色。
5、皂船之神,指的是黑龙舟,在古代史中,黑龙是一个邪恶的形象。西汉淮南王刘安作品《淮南子》,收录了一个关于黑龙的黑历史。“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中国版的创世纪,在本故事中,由于黑龙作恶多端,被女娲给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