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络上爆出了有代表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提前到18岁的消息,网友们也对此反响热烈。因为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于结婚年龄的规定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所以有网友调侃道:“已经不需要早恋了,可以直接结婚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男性发育成熟为18周岁,女性则为16周岁。然而在我国古代,即便是规定15岁成年,许多女孩也是14岁便嫁为人妇,这是为什么呢?
早生早育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需要怀胎十月的女孩子来说。毕竟她们的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各方面的身体机能也还没有完善。虽然古人不具备这些现代科学的生理学知识,但是也可以总结早生早育的例子来得出经验。但古人并未因此将结婚年龄往后推迟,反而还通过国家立法来规定早婚。对于结婚的规定,现代是规定多少岁之前不得结婚,古代则是到了多少岁必须结婚,且各个朝代不尽相同。
《晋书·武帝纪》中明确记载了“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17岁在今天也就是高中生的年纪,但却是晋代必须结婚的年纪。司马炎下令,如果女孩子到了17岁还是单身,地方政府就会为其制定对象。不管愿不愿意,必须结婚!当然,分配的对象是啥情况就不太好说了,只能保证是个男的。如果觉得这个年纪早,跟后世朝代比起来,司马炎算是宽松的了。南朝刘宋规定:女孩子15岁还没出嫁的,家里人全都得跟着坐牢!
即便是富强、开明如唐朝,照样规定了:“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反而是到了百废待兴的明代初年,还把结婚年龄上调了一岁:“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可以看出,不同的朝代对适婚年纪的规定是不同的,但都没有低于14岁或者高于17岁的。而往往绝大多数的女孩子,14岁便已嫁做人妻。那么古代女子为何结婚这么早呢?首先就是寿命的原因。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6.7岁。
现如今的人随随便便就能活个76岁,而在古代有一句话叫做“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70岁也叫“古稀之年”。事实上,古人的平均寿命长期处于50岁以下。皇帝作为享有最多、最好医疗卫生和建康服务的人,学者统计出来的平均寿命也不过39岁而已,更何况是无法接受到较好医疗服务的普通人呢?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在《祭十二郎文》里写道:“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其能久存乎……恐旦暮死”。
正是因为古人的平均寿命太短,所以不得不早早地结婚生子。否则哪天一场大病,男未娶、女未嫁,家里的香火就断了。为了延续香火,也不管对身体的坏处有多大了,这是古人的普遍思想。除了寿命原因,封建王朝之所以立法规定结婚年龄,也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冷兵器时代,人口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战时的兵源、平时的劳动力。古代的众多国家工程,无一不是由众多的人力完成的:万里长城、大运河、宫殿皇陵……
三国时代刘备“携民渡江”、曹操汉中战败后将老百姓内迁、诸葛亮北伐时将三郡百姓南迁,无一不是为了争夺人口资源。所以说古人早婚早育、女孩子14岁便嫁作人妇,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寿命所共同限制的无奈之举。如果可以,谁家不希望给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婚事、让她多快乐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