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 年2 月12 日,在情人节的前两天,莫洛佐夫糖果公司在英语读物《The Japan Advertiser》上刊登广告:
「将莫洛佐夫的精美盒装巧克力,作为情人节礼物,送给你的爱侣吧!」
当时在日本的外国人苦于水土不服,情人节不知送何物给情人,莫佐洛夫巧克力强有力地填补了这一空缺。
莫洛佐夫巧克力也因此大卖,重新定义了情人节。
日本友商看到莫洛佐夫的巧克力大卖,沉不住气了。他们决定也要分一杯羹:
1958年1月,日本知名巧克力公司Mary’s突发奇想,发起了将巧克力和留言卡片组合在一起,捆绑进行销售的情人节企划。
将巧克力与情书一起赠与心上人,成为了当时日本人的基本操作。
Mary’s的这个风潮,受到糖果巨头森永等公司的注意。
之后,森永也搞起了营销活动:买巧克力送抽奖机会,大奖有手表、钻戒等。
他们希望以此来刺激年轻女性消费,达到宣传情人节巧克力的目的。
在森永的情人节巧克力广告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关于情人节由来的介绍。
甚至把2月14日命名为“爱之日”、“巧克力之日”,含义也从爱意表示,转向互相送礼。
这些广告虽然没有言明针对女性,但指向非常明显。
其他巧克力制造商因此也纷纷跟进,采用同种宣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