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之曰誉的译文是什么,誉之曰誉的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1 09:53:48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拗相公王安石每每有惊人之语。除了被当时人归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畏”之外,王安石还有一句话,曾经颇为人所诟病:“若夫道隆而德骏者,又不止此。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

这是王安石四十四岁时在《虔州学记》中写下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对于道行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是天子,也要转过身来虚心请教,而尊其为主。

誉之曰誉的译文是什么,誉之曰誉的意思(1)

王安石像

向来,宫殿之中,都是天子坐北朝南,南面为王。而王安石却为南面为王的天子设置了一个北面而问的尊贵对象。那么,这个皇帝要北面而问的对象是什么人呢?我们需要看一下连接这句话的完整文脉:

夫士,牧民者也。牧知地之所在,则彼不知者驱之尔。然士学而不知,知而不行,行而不至,则奈何?先王于是乎有政矣。夫政,非为劝沮而已也,然亦所以为劝沮。故举其学之成者以为卿大夫,其次虽未成而不害其能至者以为士,此舜所谓庸之者也。若夫道隆而德骏者,又不止此。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此舜所谓承之者也。

简单地归纳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士是作为国家管理者出现的,学而有成者成为高级官员。而其中的精英,是天子都要调换位置加以礼敬请教的。皇帝需要北面而问的对象就是士。

对于这种打击皇帝权威的话语,徽宗时期,陈瓘在《四明尊尧集序》中首先发难:

臣伏见治平中安石唱道之言曰:道隆而德骏者,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之迭为宾主。自安石唱此说以来,几五十年矣,国是之渊源盖兆于此。臣闻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定则不可改也。天子南面,公侯北面,其可改乎?今安石性命之理,乃有天子北面之礼焉。夫天子北面以事其臣,则人臣何面以当其礼?

在打着王安石旗帜的蔡京专权时期,陈瓘因此被列入元祐党籍,除名远窜而死。南宋初年,反思北宋覆亡的教训,出现了否定王安石变法的声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陈瓘被恢复名誉。《宋史》卷三四五《陈瓘传》载:

绍兴二十六年,高宗谓辅臣曰:“陈瓘昔为谏官,甚有谠议。近览所著《尊尧集》,明君臣之大分,合于《易》天尊地卑及《春秋》尊王之法。王安石号通经术,而其言乃谓道隆德骏者,天子当北面而问焉,其背经悖理甚矣。瓘宜特赐谥以表之。”谥曰忠肃。

宋高宗褒扬陈瓘与恼火王安石,都在于尊王与否。分析高宗的心理,自然也有树立非长而立的自身权威意识存在。那么,如何看王安石“北面而问”的表述呢?

誉之曰誉的译文是什么,誉之曰誉的意思(2)

宋高宗像

清人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一一认为这句话乃“解经之言,非若见之章疏,等之新法”。蔡上翔这样为王安石辩解,其实内心里还是觉得王安石这句话有悖君臣之义,所以强调说只是学术层面的话语,并非书之奏疏的公开言论,也没有付诸新法。我觉得蔡上翔或出于心有忌讳,或出于认识局限,仅仅点出了这句话包含的解经事实,却没有展开论述,也未能深入分析王安石这句话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因素。

蔡上翔说王安石这句话是解经之言,的确有事实依据。因为无论北面而问,还是迭为宾主,王安石都是有着典籍出处的。《吕氏春秋》卷一五《下贤》云: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

对这句话,汉代高诱注云:“善绻,有道之士也,尧不敢以自尊,北面而问焉。”又注云:“人轻道重也。”庄子则在《外篇·田子方》章讲述了一个周文王的故事之后说:

文王于是焉以为太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

誉之曰誉的译文是什么,誉之曰誉的意思(3)

《庄子注疏》(中华国学文库)

这些典籍虽非儒家经典,讲述的却是儒家圣人的故事,所以王安石的话可以视为广义的解经之言。而“迭为宾主”则明确见于儒家经典《孟子》的《万章下》篇:

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这里,孟子讲的是尧与舜的故事。是说尚为平民的舜去见帝尧,帝尧让自己的女婿住在厢房,把好房间提供给舜住,在宴会时,与舜互为宾主。孟子认为,这就是天子结交平民。

誉之曰誉的译文是什么,誉之曰誉的意思(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