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之四有什么含义,五分之四的意义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1 14:57:21

提起山西,不能不说黄河。到了山西,不能不看黄河。

黄河,中国北方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属世界第五长河,为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黄河自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黄河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飞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米。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因此称晋陕峡谷。陕西和山西也因黄河结为了“秦晋之好”!

告别了拥有美丽爱情故事的普救寺后,我们来到了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

儿子属牛,到了山西,我们一定要看一看黄河大铁牛。

第二站:黄河大铁牛—蒲津渡遗址

蒲津渡遗址,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南15公里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东临普救寺,西近鹳雀楼,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就位于此处。

遗址出土文物黄河大铁牛(共四尊),为"天下黄河第一桥"蒲津桥的桥头地锚,铸造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黄河大铁牛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金末元初桥毁,久置不用,故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后于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而出。当时,出土有铁牛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三个土石夯堆。

黄河大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传世之宝,被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论断为:“浮桥地锚中,以浦津桥铁牛锚最为著名”。

四尊铁牛气势磅礴,威武雄健,每尊铁牛旁都有一个牵牛铁人,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分别代表着维、蒙、藏、汉四个民族,为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据史料称,这四尊庞大铁牛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尽管四尊大铁牛固守的地方虽已远离河道,但他们都是唐代国力强盛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历史见证。

经测算,每尊铁牛重约55-75吨。据考证,唐代改建蒲津桥的用铁量占当时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专家认为铁牛数量之多、体积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久,全国仅有,世界罕见,堪称"国宝"。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里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初学记》:“公子咸造舟处在蒲板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纪》又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 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以后,东魏齐献武王高欢、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都在这里建造过浮桥。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唐开元六年( 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唐开元十三年(725),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

纵观多少历史古迹,大多用于军事目的,只有黄河大铁牛和蒲津渡是用于民生,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我觉得,这或许才是这处遗址的无比珍贵之处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