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他们看来,大之无边即为小,小之极致有世界。花叶虽然微小,却蕴含了整个世界。
对每个信佛之人来说,菩提之于他们,意义非凡。
在梵文中,“菩提”一词是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按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曾在位于菩提迦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潜心打坐,终于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后战胜各种邪恶诱惑。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之际,释迦牟尼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从此,毕钵罗树也改名叫菩提树。
自然中的菩提树经冬不凋,巨大的树冠形成天然穹顶,给予树下庇护。在佛教发祥地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政府更是对菩提树实施“国宝级”的保护。
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多寺院都种有菩提树。
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们两人以物表意,借物论道,这一番关于佛的争议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