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奔袭回家团圆过年的高兴感,可能持续效力难以超过24小时。事实上,回家团圆的期待,从到家的那一刻,也就消失了!接下来的几天长假,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人而言,越到后面,“混”得越痛苦!
这种痛苦,不仅是老家的确没有任何值得玩的事情,也没有多么浓厚的情谊值得倾诉的,反倒有很多让人不愿意*事情,但迫于农村流行的习俗而被迫顺应着去干!
正是这些带有强迫性质而又毫无意义的习俗,正在影响打工人返乡过年时的心情!
回家过年的打工人,至少要被迫顺应六大过年习俗。
▶农村过年的第一大习俗:频繁的走亲戚
农村有句流行语叫“亲戚不走不亲”。
上辈人(50后,60后,70后),往往家里都是多兄弟姐妹家庭,所以七大姑八大姨外甥侄女一大群。
打工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务必要家家走访各种亲戚。其实,打工人自己并不愿意去走访这些亲戚,原因很简单,因为平时交流就非常少,虽然是亲戚,互相没有利益瓜葛,平时也没啥联络走动,因此,对常年在外打工的人而言,这些亲戚都是比较生疏的存在。
但是打工人又不得不去走动,因为自己不去走动,会被父母催着去,会被父母逼着去,会被整个乡村走亲戚的氛围“推”着去。
走亲戚的三件必备品:
第一件,准备礼品。大多都是牛奶,水果,营养品等等礼盒。平均一户礼品价值200左右。
第二件,准备红包礼金。走亲戚过程中,难免碰上亲戚家的孩子,新年大吉,小孩子嘴甜甜的叫你大姑大姨姐姐哥哥的的,不给一点说不过去,目前的市场价:一个小红包200起步。(一个西部山区的小县城价格)
第三件,准备各种没有多少咸淡的问候语。到亲戚家拜年,总得寒暄几句,说啥呢?因为平时联络本来就少,共同语言基本没有。所以,大概率是说一些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车轱辘话!而且还得家家都有那一套说辞!
春节假期七天,其中从初一开始,到初五,基本都是走亲戚。初六,就该返岗上班了。
因此,整个假期,对于常年在外打工返乡过节的人而言,不是在走亲戚的路上,就是在接待亲戚的寒暄里和饭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