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古印度的文化是相当发达的。
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印度人就发明出了秩序井然的城邦,城区中住宅区和商业区泾渭分明,各种大路小道更是鳞次栉比。
可以说古印度的城市具备了高度的文明,这在当时的全世界来说都是独一份的,值得后人为之惊叹。
那么古印度为何还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呢?
很多人猜测,古印度文明之所以会损毁,应当是受到了外来民族的侵略,而侵略古印度的正是昔日的雅利安人。
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雅利安人开始向四面八方迁移,一部分人占领了古印度,另外一部分则是占领了古伊朗高原。
占领了古伊朗高原的那一部分人,最终与当地民众结合形成了后来的波斯人,形成了强悍的波斯帝国,陆续征服了强悍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
至于占领古印度的那一群人,这是在后来形成了独特的“印度—雅利安人”。
为了确保雅利安人在古印度的统治,他们推出了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
也就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和,这种僵化而森严的阶级体系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印度。
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印度并不是古印度的延续呢?
因为雅利安人“主宰”印度后,逐渐形成了新的吠陀文化,甚至还建立起了婆罗门神教。
可以说在文化和信仰层面完成了全面覆盖,古印度文明在这一时期就逐渐灭亡了,印度根本就没有传承到什么。
如此一来,印度自然算不上是文明古国的传承者。
古中国或许很多人都以为,古中国能够传承下来,是因为没有经历强敌入侵,可事实绝非如此。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帝国对东方诸国展开了侵略战争,最终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彼时的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国仅仅只有一块西域之隔,两者间虽然没有直接爆发战争,但是却为后来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而自西汉抗击匈奴到魏晋南北朝的600多年间,各少数民族不断在华夏大地上建立政权,整个中华都是一片狼烟。
很多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都大肆屠*汉人,以至于最终汉人数量一度锐减到四五百万左右。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也只能算是本区域内的南北对抗,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外敌入侵。
等到公元六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击败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后,就开始将目光盯上了大唐王朝。
双方随后便在中亚地区展开了激烈对碰——怛罗斯之战。
高仙芝率领3万唐军对抗10万阿拉伯部队,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在人数如此劣势的情况下仍旧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短暂打消了阿拉伯人东进的意图。
唐朝覆灭后,中原大地陷入动荡,阿拉伯帝国中的伊斯兰文化卷土重来,很快进入到了我国的新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