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人们对香气欣赏最直接的表达便是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香水,而在古时,香水还未出现,最常用的便是香囊了。香囊之气,越千年而未泯。这一汉族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依旧沾染着生气,也保留着古朴之美。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香道,古人衣帽要熏香,琴棋书画时要燃香,更把居室比作香兰雅室,把君子比作兰草。为有香气常伴,香囊这种“高级香水”是必不可少的。古人在出席重大场合时,会先沐浴香汤,身上佩戴香囊,嘴中含有鸡舌香,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香囊是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初是由佩囊发展而来。由于古人的衣服上没有口袋,为了方便携带一些如印章、手巾、钱币、珠宝等零星物,便巧用小布兜来贮放,外出时将其佩戴于腰间,故称之为“佩囊”。后来古人为了提神容臭,便在佩囊中放入香料,香囊由此而来,又名香包、荷包等。香囊是古代民间刺绣工艺品,在绣囊内装多种气味浓烈芳香的中草药末,多用来提神,也有用来预防疾病的。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农历五月时节乃天地交泰、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是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称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所以俗话说“端午节,五毒出”,民间至今仍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习俗。我国端午节佩戴香囊的风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据《礼记·内则》记载:“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这里所说的“衿缨”指的是编结的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芳香飘逸的香囊,不仅仅是一种饰物,也是古人传情达意的“信物”,在江南部分地方,许多人都会将亲手缝制的香囊送给恋人,以此互赠来传递爱慕之情。
中药香囊的治疗作用
在我国,中药香囊防病治病源远流长,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特色疗法。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我国发生过300多次疫病的流行。
从文献记载来看,作为外用的中药香囊,有辟秽避疫的作用,也是古人应对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山海经》中记载薰草可以止疠,是最早的文献记录;歧伯也曾佩“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近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中,包含辛夷、佩兰、茅香等芳香类药物,一定程度也印证汉朝已开始用芳香药物来辟秽消毒。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佐证了香囊在预防疫病上的重要作用。
香能通气,能主散,能醒脾阴能透心气,能和,合五脏。中医认为,肺朝百脉,开窍以鼻。细菌病毒多从口鼻而入,这里是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关卡。芳香类药物有辛香走窜的特性,通过口鼻、皮毛、经络穴位的吸收,达到芳香辟秽、开窍醒神、祛邪解毒、醒脾开胃的作用。
中药香囊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的作用,我们靠香囊中的挥发物质,能够刺激血清IgA、IgG水平以提高免疫力。
同仁医院中医科在端午节来领之际,特别制作精美香囊,“同仁香囊”不同于市面上的单一成分的香囊,选取紫苏、小茴香、石菖蒲、沉香、甘松、艾叶、佩兰、白芷、檀香等名贵中药药材,具有芳香辟秽、祛邪解毒、散寒祛湿、提升正气等作用。
使用小贴士:
1. 每人佩戴香囊1个。白天挂在胸前,距鼻腔15cm左右,晚间置于枕边。
2. 香囊一般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不用时密封,注意防水防潮。
3. 药味减弱时可揉搓药包使香味再次散发出来,一般1个月香气变淡后更换。
4. 禁止内服,孕妇和过敏人群禁用。
咨询方式:
地址:上海市同仁医院5楼D区 中医科
*52039999转71512
供稿:王 雪、徐春申
审稿:袁 萍
校审:戴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