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交替:告别大暑迎接秋老虎
随着大暑节气的落幕,我们迎来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众所周知,“大暑”意味着酷热到了极致,恰处于夏季的巅峰。然而,大家都好奇,大暑之后的天气还将持续多久?今年的“秋老虎”会不会凶猛?让我们一同探讨。
大家对“大暑”节气过后天气的变化颇为关注。毫无疑问,酷热难耐,让人感到不适,甚至食欲都受到了影响。这也解释了古人智慧的总结:“大暑小暑,有米不愿回家煮”。然而,是否意味着到了“处暑”后酷热将消退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紧随大暑之后,然后是立秋。古人观察到,当太阳黄经达到150°时,即斗指戊(西南方),便迎来了处暑节气,时间通常在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今年则是8月23日。古人称处暑为“暑止”,即意味着酷热天气将停歇。
事实上,到了处暑节气,酷热天气的“三暑”已经接近尾声,表示高温天气即将结束。夏季除了“三伏”,还有“三暑”,包括小暑、大暑以及处暑,它们代表高温天气,时间轴和气温趋势大致相同:暑天来,伏天至;伏天消,暑将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到了处暑,酷热正在减弱,但这个过程是逐渐的,不会瞬间凉爽。所以,尽管处暑后的天气依然有些炎热,但与之前相比,已经凉爽一些,不再整日酷热难耐,整体气温也呈下降趋势。
接下来,大家关心的问题是2023年的“秋老虎”会不会凶猛。处暑后,天气是否炎热与“秋老虎”有密切关系。这是中国民间对处暑后出现的短暂高温天气的称谓,通常出现在公历8月底到9月中下旬。在此期间,中午气温升高,而早晚则相对凉爽。有关“秋老虎”凶不凶的看法因地域而异,也受到立秋是在早晨或傍晚的影响。例如,若立秋是在早晨,那么“秋老虎”通常不凶,而如果在傍晚,那就会相当炎热。有一句谚语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点:“早上秋,凉飕飕;晚上秋,热死牛。”今年的立秋是在凌晨,因此被认为是“早上立秋”。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将“秋老虎”分为“公母”。在这个说法中,“公秋”表示立秋在农历六月,而“母秋”则指七月立秋。今年是“公秋”,因为立秋在农历六月二十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广袤的地理区域导致秋老虎在不同地方的时间表现各不相同。华南地区的秋老虎通常较长,而长江流域则较短。此外,秋老虎的持续时间也会因年份而异,有时持续半个月,有时则长达一至两个月。不同年份,秋老虎是否出现以及出现的次数也不同。
综上所述,今年的“秋老虎”因立秋在早晨,属于“公秋”,通常不会太凶猛。然而,具体的天气取决于雨水情况,多雨可能导致降温较快,而干燥的情况则会让炎热天气持续较长时间。不过,总体而言,在“秋老虎”期间,尽管气温较高,早晚时分会相对凉爽,不至于让人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