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雷兽
最早的雷兽名为兰布达兽,出现于北美早始新世。它的大小与狼相近,身材比较轻巧;有适于奔跑的细长的四肢和脚,前脚四趾,后脚三趾;头骨很原始,眼孔和颞颥孔不合而为一;颊齿低冠,前臼齿稍许臼齿化。雷兽的进化趋向之一是体型逐渐增大。比兰布达兽稍晚的始雷兽,身材已相当大,中始新世和晚始新世的雷兽类身躯已接近现代的犀,渐新世的雷兽一般都比现代的犀或貘大得多。雷兽的另一个进化趋向是在一些类型中发展了角,中国内蒙古地区的王雷兽,鼻部扩展成一对巨大而相连的角,是强有力的自卫武器。
五、双门齿兽
又名古草食有袋属,是最大的有袋类。它于160万年前出现,并于4万年前的更新世消失。双门齿兽的化石在澳洲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当中包括完整的骨骼及头颅骨,与及毛发及脚印的轮廓。超过一头雌兽的育幼袋中有发现幼兽。
双门齿兽栖息在森林、林地及草原,可能接近水源或河流,并吃树叶、灌木及草。最大的标本有河马般大小,约有3米长,肩高2米。它现存的近亲是袋熊及树熊。有指本耶普的传说就是来自双门齿兽,一些澳洲原住民更将双门齿兽的骨头看为本耶普的。
双门齿兽生活在45000年前的澳大利亚,体形大如河马或犀牛,十分肥重,是已知最大的有袋类动物。其中丽纹双门齿兽是体型最大的,也是最早被发现的。
四、蒙古安氏中兽
生活于晚始新世距今4000——3500万年前的中国,是曾出现过的最大的陆生哺乳类食肉动物之一。安氏中兽的体型远比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食肉动物大。颅骨总长达834mm,尺寸远远超过阿拉斯加棕熊(Ursus gyas),估计成年时其体长3820mm(=12英尺6.5英寸,依据M.H.obtusidens头部与身体比例放大三倍,一般认为它能长到5米,体重可达1500公斤。它的头骨长度和宽度是棕熊的两倍,加拿大森林狼(Canis occidentalis)的三倍。
从沿海出土的化石判断,蒙古安德鲁斯中兽 拥有陆地哺乳动物最强的下颌,能咬住大骨头,安氏中兽可以捕*原始鲸鱼、贝类,拥有坚硬外壳的乌龟和大哺乳动物。
三、裂齿兽
属于原始哺乳动物中的裂齿目,生活在始新世的北美洲。拥有较大的第二门齿且终生生长,但其他长在前面的牙齿则退化或消失。裂齿目与亲戚纽齿目相比,它们的双颌同样强劲,而且口鼻部更长,适于从土中掘食和取食较高处的枝叶。身长1.5米,体重可达150千克,身体粗壮结实,外表与熊相似,但却和纽齿类一样具有发达的前肢和爪子,也是高效的“挖掘工”。不过由于体形太大,它们不大可能给自己挖洞,应该是在地面生活,而且更偏重于植食性。很难用哪种现生动物来描述它们,或许可以说它们是长着老鼠门牙和鼹鼠四肢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