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问我,西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除了兵马俑,还有一个字。这个字,字典和计算机上都找不到。后来在《康熙字典》里翻到了,是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解释只有一个意思,象声字。三十多笔画的一个字,只是个象声字,造字者怎么想的啊。
中国的汉字,遵循“六书”或“四书”造字原则创造,有规律可循。所谓“四书”,指的是四种造字方式: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加上转注与假借,共为“六书”。中国最古老的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以及后来的行草隶篆等,无不遵循这个原则。新中国的简化汉字,依然以四种造字方法为依据。
看个书法
源远流长的造字方法,让中国汉字成了世界文字之林中最独特的花。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断层的只有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与文明文化一样。有文字在就有文化在,文明就不会断。
一个个汉字,像一幅幅奇特的画儿。写下来,四四方方,有棱有角。饱沾浓墨的毛笔写下疏浓相间的字,你说是字还是画?反正是最美的艺术。张旭米芾的狂草,王羲之的行草,是不是最美的画?
按照造字四法,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不由想起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以后,武则天终于得偿所愿,成了自古至今的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叫什么?不知道。不,知道的。叫武曌。
登上皇位以后,她为自己取名为“曌”。“曌”,是她的自创。这个汉字“曌”,只有武则天用过,没有第二人用。这是一个会意字,日月当空“曌”,与照意思相同。但是,这个字,武则天用了代表男人的日与代表女人的月组合,将阴阳与男女,同属于自己一人。其雄心,超越了多少男人?
男人身后的女人,用几十年时间,让自己从隐忍中崛起,散发出日月的光辉。曌,照出了武则天的内心所想的一切,照出了她敢作敢当的气度。
郑板桥的乱石铺街
可是,如果以为每一个汉字都有实在的意义,就错了。一些象声词、语气词,便没有实在含义。可是在西安看到在这个超级笔画的大字,创造者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为了记下这个字的写法,西安人还专门编了个顺口溜:“一字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幺我也幺,你长我也长,中间有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把镰刀挂墙上。坐辆车车到咸阳!”
说了半天,我始终在说“这个字”,却没有写出具体的字。前面已经说了,汉语字典里没有这个读音。这是个古音,由此证明了该字的古老。透过这个口诀,还能知道很多信息。
长安,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富庶地温柔乡。秦川的位置,在黄河的两道弯之间。这是一片厚重的土地,曾经有过十四个王朝建都。武则天将首都东迁洛阳以后,长安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才渐渐式微。最后一句“坐辆车车到咸阳”,说明“biang”字的发明地不是咸阳是长安。出门驾车,非王即侯,绝非平常人!
看了口诀,朋友们应该知道所说的哪个字了。对的,“biang biang面”的“biang”。既然是象声字,读音为“biang”的声音,来自何方?
笔画最多的象声字
一说,揉好的面在面板上使劲掼出来的“biang、biang”声。又一说是,面条下到锅里时,在锅沿上弄出来的声音。大锅大灶烧过,不知道怎样会弄出“biang”的声音。第三说更奇怪,面条吃到嘴巴里发出的声音。不是“吧唧吧唧”吗?怎么会是“biang”、“biang”?
不管哪一说吧,总归与声音有关。“biang biang面”又叫裤带面。虽然后者太写实,却很形象。因为该面条最大的特点是又宽又厚,吃到嘴里极为有劲道。吃饱了很瓷实,半天走路游玩都不会饿。劳动在田间的汉子,一大碗这样的面条下肚,开山挖河,抵款呢。
西安独有的宽面条,用了奇怪的“biang biang”声,找出了神奇复杂写起来特不容易的字,却只有拟声功能,委实可惜。套用汉字造字方式认字,大多数不会出错。所谓“秀才不识字,只读半边书”也能估摸个大概。到“biang”这里,经验行不通了。
汉字里还有一些字,只存在与某一个地名,比象声字实体一点。譬如苏州有个古镇叫甪直。“甪”这个字,比之“biang”,精致玲珑多了。缺了一笔的角,是独角兽吗?它的读音为“陆”音,字典里能查到。这是“角”的变体字,浙江海盐有个地名也用了这个字:甪堰。
乾陵无字碑
为什么将“甪”形容为南方的字?简单秀气,看起来带了点雅致的淘。不相信?再举一个北方的字证明我此说不缪。“爨”,爨底下村,属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一个古老的村落,距离北京只有九十公里。这个字,与烧火、做饭有关。不知道这个叫做爨底下村的地方,是不是有个像大灶一样的地形地貌?
“爨”,读音“窜”。“爨”、“biang”的发明者,是什么人?非常有文化的人。假如这些字出现在竹简时代,实在是难为了刻工。造字的人啊,为什么不偷工减料一点,让后人学习阅读时,多一点方便简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