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央视版《水浒传》有一集中,对窗独坐的潘金莲将一张红纸放在唇间一抿,双唇马上就变得红润起来了,然后就迎来了《水浒传》中的经典桥段,潘金莲失手将支窗的叉干掉落砸到了西门大官人,西门庆抬起头看到了千娇百媚的潘金莲,一见钟情……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女子的口红都是一张红纸么?古代的口红都长什么样子呢?
01 古代的口红是用什么做的?
我们今天用的口红,在古代称为“口脂”或“唇脂”,汉代《释名》中解释说“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就是说古代的口红是用丹砂做的,涂出来颜色红红的。
中国的口红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楚国才子宋玉在《神女赋》曾写过:“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若其丹”,这里的“丹”即指丹砂,也是我们现在说的朱砂,是中国口红最初的原料。
朱砂是一种红色的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是古代常用作颜料,也是炼丹的原料之一。
古人将它研磨成粉,加入慢火熬热的动物油脂中,调匀颜色之后等它凝固成膏状,使用时用笔或手指涂匀。
后来,人们的工艺越发精进,还会在制作中加入丁香、藿香等香料,制作出带有香气的口红。
汉代以后,女性画唇成为了普遍的风尚,不同朝代女子推崇的唇妆也各有不同。
比如说汉代流行点唇妆,画口红的时候,上唇小,下唇大。魏晋时期人们崇尚淡妆,口红涂得很淡,稍作点缀即可。到了唐代,国力强盛,民风开放,女子流行画鲜艳的唇色,上唇大,下唇小,还流行画蝴蝶妆,颜色也受到外邦民族文化的影响,紫色、裸色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