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是怎么被发现的,怎么判断多普勒效应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6 07:04:52

钟端(终端的化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非常害怕领导姬占(基站的化名)问及工作相关的问题。当钟端以一定的速度走近姬占的时候,感觉到心跳频率加快(频偏为正);当他离开姬占的时候,心跳就逐渐平缓下来了(没有频偏),如图1-13所示。这个过程类似多普勒频移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怎么被发现的,怎么判断多普勒效应(1)

类似,站在铁道旁,当一列火车向我们开来时,听到的汽笛声会越来越高;火车远去时,汽笛声又逐渐低下去。声音虽有高低,但汽笛声的频率没有变。这种现象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在1842年首先发现的,物理学上叫多普勒效应。

举一个声波中的例子:火车进站时汽笛声尖锐,而出站时声音变得低沉。而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在交通、医疗中有广泛应用。

多普勒效应是指无线电波在波源快速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类似于钟端靠近领导时他心跳频率的增加;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好像钟端远离领导时, 他的心跳频率逐渐平缓一样。

我们知道,由于声源产生的声波引起人耳膜的振动,才会听到声音。耳膜每秒振动的次数多,人感到的音调就高,反之就低。

当火车向你开来时,汽笛的声波使耳膜每秒振动的次数增多,听到的声调就不断提高;当火车 开走时,耳膜每秒振动的次数减少,听到的音调就变低了。有经验的铁路工人,能根据汽笛声 调的变化,估计出火车行驶的快慢和方向。

多普勒效应是怎么被发现的,怎么判断多普勒效应(2)

当瞥车的瞀报声、赛车的发动机以一定的速度接近我们的时候,声音会比平常更刺耳; 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移向基站时,接收频率变高;远离基站时,频率变低,如图1-14所示。接收频率随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相对速度而变化的现象,就是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怎么被发现的,怎么判断多普勒效应(3)

多普勒频偏的大小与终端和基站的相对移动速度γ有很大关系;也和无线电波的波长λ有关,当然在一定频点的无线制式下,波长λ可以认为近似不变;多辨勒频偏的大小还和入射角θ有很大关系,入射角θ是终端与基站的连线与相对运动速度γ的方向的夹角。

多普勒效应是怎么被发现的,怎么判断多普勒效应(4)

其中:f为多普勒频偏,单位是Hz; γ为相对移动速度,单位是m/s; λ为波长,单位是m,2000MHz时为0.15m;θ为相对移动速度方向与信号到达方方向的夹角。

从式(1-3)可以得出,终端和基站的相对移动速度越大,频偏越严重,这就要求在高速移动的通信中,必须考虑频偏问题。各厂家的设备在高速移动的场景中都会应用频率纠偏算法,以克服多普勒效应对通话质量的影响。

波长越小,频偏越严重,3G的无线制式使用的频率比2G时代要高很多,波长也小很多,因此在3G时代更需要考虑多普勒效应的影响。

终端和基站相互靠近的时候,0°<θ<90°,频偏为正,接收频率变人;

终端和基站相互远离的时候,90° <θ<180°,频偏为负,接收频率变小;

入射角P越接 近90°,频偏越小,入射角θ接近0°和180°,频偏越大。

这就要求覆盖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等移动场景的基站不能离路太近,太近的话,夹角在某些时候会很小,频偏就会很大;也不能太远,太远的话,覆盖就会较弱。工参上一般要求基站离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100m左右为宜。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的普遍特性,不仅声波具有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也包括电磁波。虽然光速是不变的,但是多普勒效应依然存在,频率会发生变化,只是改变很小,不易探测。

天文学家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星体的运动速度。但他不是靠耳朵,而是用精密仪器测定来自遥远星体的电磁波频率的微小变化,计算出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多普勒效应从19世纪下半叶起就被天文学家用来测量恒星的视向速度。现已被广泛用来佐证观测天体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