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乳化现象
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容易封层,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又需要稳定不分层的乳浊液,人们研究出了科学的处置方法:
a、乳化现象:在不稳定的乳浊液中加入以中文顶级(乳化剂)形成一种均匀、稳定的乳化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乳化”液并不是溶液,以油水乳化液为例,油以无数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而不聚集(油不是以分子状态分散),油水乳化液静置不分层。
b、乳化剂: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洗涤剂能把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洗涤剂是乳化剂。
c、乳化作用的应用:①洗涤(衣服、餐具上的油污); ②农药的使用; ③生活中常用的:肥皂、洗洁精等。
5、关于广义“溶解”的理解
化学上“溶解”两方面的含义:
(1)物理变化:在溶解过程中的溶质、溶剂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用物理方法可分离溶质和溶剂。如氯化钠溶液经过蒸发即可得到食盐和水。
(2)化学变化: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物理方法不能分离得到原来的物质。如氧化钠、过氧化钠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钠溶液,锌溶解于稀硫酸得到硫酸锌等都是化学变化。
6、影响物质溶解能力和溶速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包括物质性质因素和外界条件因素。
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强。例如: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
②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例如:硝酸钾溶于水,在低温下比在高温下溶解的少。
③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例如:CO2气体加压,溶于水中制取汽水。
影响物质溶速的因素:
温度、搅拌、晶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溶速的因素。
7、溶解规律和溶液的性质
(1)相似相溶原理:溶质分子(离子)和溶剂分子结构相似,相互混溶的量大;结构差异大,相互混容的量小。
(2)溶液与水相比,物理性质的改变:①颜色的改变;②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
8、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中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中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考点牢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中“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这两个前提条件必须考虑到。也就是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定义的,条件改变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也要发生变化,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