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起源简介,重阳节由来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0 03:59:12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年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同时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现在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2006年,重阳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登高的习俗主要是古人登高避灾的传说和对于山岳的崇拜。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赏菊 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在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赏菊已经不限于农历九月初九,但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重阳节喝菊花酒,被人们认为可以延年益寿、驱灾祈福。

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点蜡烛灯,如此点灯、吃糕,替代“登高”之意。

编辑:邢璐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