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成的原型,李化成的原型人物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1 23:29:22

作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 仲呈祥

◆人民的影视工作者务必自觉地把自己的个性化的审美艺术追求,融进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历史潮流,去实现人生价值。

◆这批影视作品不仅在精神高度与文化内涵上有新的追求,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且在艺术品质尤其是美学品位上,也有了自觉的探求,攀上了更高的美学台阶。

(一)

以饱满的热情书写党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以影视审美形式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对人类艺术的一种独特贡献,也是世界荧屏上一道独具魅力的灿烂景观。在当下庆祝建党百年、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中国荧屏播出了一批以影视审美形式表现百年党史、为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画像、立传、明德的精品力作,相映成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能量。

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用心用功用情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饱满的热情书写党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这批作品不仅引领和拨正了中国主题性电视剧创作持续健康发展繁荣的航向,而且为净化电视剧生态环境、培育良好的群体性鉴赏修养,作出了令人欣喜的重要贡献。

(二)

觉醒年代》一马当先揭开了这次以影视这种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现代化审美形式参与回望百年党史的序幕

《觉醒年代》一马当先揭开了这次以影视这种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现代化审美形式参与回望百年党史、学习百年党史的全民重大活动的序幕,起点甚高,反响甚佳。这部电视剧为自新文化运动起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历史在荧屏上画了像、立了传、明了德,为学习百年党史提供了形象生动的荧屏教材,激起了全党全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学习党史、感悟党史、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潮。

接踵而至的《中流击水》《大浪淘沙》等也都各具特色,从不同视角侧重抒写,互为补充,相映成辉,共同成为了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和中国现、当代思想史的影像形象教材。

这种成功的艺术实践启示我们:人民的影视工作者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姿态,遵党之命,遵人民之命,遵时代之命,以自己擅长的艺术样式和审美形式,艺术地呈现百年党史、讴歌百年党史,引领广大观众在艺术鉴赏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在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这里的关键,是人民的影视工作者务必自觉地把自己的个性化的审美艺术追求,融进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历史潮流,去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不赞成笼统地将文艺从属于经济(或市场),以利润思维取代审美思维制约文艺创作;我们也不赞成背离人民、脱离时代地用文艺去“咀嚼个人身边的小悲欢,并拿这小悲欢当大世界”。一批回望百年党史、讴歌百年党史的优秀影视作品的成功艺术实践,再次雄辩证明了“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一伟大真理。

(三)

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培养驾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新人

当然,从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经验总结看,这批以百年党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的成功艺术实践也再次雄辩证明了**多次强调的“两尊重”原则是伟大真理——一是要尊重艺术家,二是要尊重艺术规律。

先说尊重艺术家。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是艺术家。这批以百年党史为题材的优秀影视剧的成功艺术实践启示我们:最重要的“尊重”是知人善任——知艺术家所长并善任所长。《觉醒年代》光剧本就磨了六年,编剧龙平平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在逄先知、金冲及等著名党史专家培养熏陶下工作几十年,并有过《历史转折中的*》的创作经验积累,此次创作又带着参与创作的同事们组成的班子反复深入当年陈独秀、李大钊、*等战斗过的地方考察学习,获得了相当充足的党史学养和修养,具备了相当厚实的史识和史德,从而确保了作为一剧之本的剧作的坚实基础。《中流击水》的编剧黄亚洲,也曾有过《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等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经验积累。《大浪淘沙》的编剧刘星、《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的编剧钱林森和《啊摇篮》的编剧王茜等,也都是数年乃至十余年“孕”一剧,都有过较为丰富的驾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经验积累。

编剧如此,主演也是如此。尤其是作为百年党史题材,饰演重要历史人物的特型演员恐怕是绕不过去的选择难题。全景式表现抗美援朝的史诗剧《跨过鸭绿江》就选择了广大观众普遍认可的唐国强饰*、孙维民饰*,选择了虽然首次饰演、但从反复试镜中表现出无论形似还是神似都较以往饰演过彭德怀的四位特型演员更具综合优势的丁勇岱,结果确保了完成片在表演艺术质量上的一流水准。这种主要体现在知人善任上的尊重艺术家,是党在新时代领导文艺创作的重要经验,需要珍惜。当然,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辈出是文艺事业发展的必须,所以我们也需要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培养驾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新人和新的特型演员。

(四)

走进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以英雄的精神拍摄讴歌英雄的作品

再说尊重艺术规律。《跨过鸭绿江》是尊重艺术规律的典范。

一是努力实现题材资源的优化配置。物质生产有个资源配置的优化课题,精神生产同样也有一个资源配置的优化课题。抗美援朝这一百年党史上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过去拍摄过的影视剧不少,但此次定旨为“全景式”“史诗剧”,则对题材资源的开掘与配置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此乃真谛。为了深入开掘抗美援朝题材的深度和广度,发现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刻揭示出它在当时世界总体格局和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理论优势和文化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组织全国著名的党史、军史专家和电视艺术家,群策群力,集体智慧,明主旨,定结构,塑人物,选细节,逐集讨论、修改剧本。

二是实现创作生产力诸因素(编、导、演、摄、录、美、音、化、服)的强强联合,选调全国电视剧各专业行当的一流人才组成高素质的创作集体,确保全剧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三是坚定不移地践行**指出的“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最根本、最牢靠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集体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深入当年抗美援朝冰天雪地的战争环境,走进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以抗美援朝精神拍摄《跨过鸭绿江》,终于出色地完成了创作任务。

(五)

注重培养在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实绩优异的创作集体

要注重培养在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实绩优异的创作集体,并助其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他们以高质量影视作品奉献人民的主力军作用。

不能忘记,新时期新时代以来,以王朝柱为编剧、为核心的创作集体,一发而不可止地以《长征》《*在上海》《寻路》《八路军》《太行山上》《解放》《解放大西南》《*在重庆》《开国领袖*》《太阳出来了》等20余部近700集电视剧,几乎完整地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辉煌历史搬上了荧屏。王朝柱在中共中央文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的扶持下,长驻北京西郊香山30余年,学习党史,钻研党史,感悟党史,真正做到了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写花了一头黑发,思掉了一腔白牙,为中国电视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留下了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一批精品力作。他的创作集体功不可没。

如今,“红色三绝”的成功同样有赖于一个优秀的创作班底。袁锦贵晚年出任总策划,组成由编剧钱林森、主演张桐为骨*创作集体,连续以《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和《绝密使命》亮相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产生强烈社会反响,赢得广泛赞誉。“三绝”均采自福建老区地方红色资源,剧中主角陈树湘、李化成、潘雨青都是党史上铁骨铮铮、信仰弥坚的共产党人,都有真实的原型人物为依据。袁锦贵带领创作集体,严格遵循艺术规律,深入剧中英雄人物活动、革命故事发生之地,向老区人民求教,向革命圣地探源,要求做到“革命故事要理直气壮地讲,要充满感情地讲,要花大气力讲”,并从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终于令“三绝”部部打响,观众叫绝:荧屏“三绝”是党史的形象教科书,是锤炼初心使命的精神营养剂。

(六)

以科学思维,塑造百年党史中的众多人物形象

从审美创作思维上讲要坚守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努力摒弃曾长期制约过我们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而自觉代之以全面把握、关注转化、辩证和谐的科学思维。这一点,对塑造好百年党史中的复杂历史人物形象尤为重要。鲁迅曾说过,“知人论世,当考其全人。”这无疑是唯物史观理应把握的一个原则。

过去,我们的荧屏上的陈独秀艺术形象,多着意于表现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严重的右倾错误。当然,这错误确实给党和革命带来了极大损失。而《觉醒年代》中,以极大的篇幅和感人的细节在荧屏上重塑了被*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的艺术形象,还原了那段历史的真实,也让今日之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实事求是地了解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真实面貌。这显然是历史的进步。同样,《觉醒年代》还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新文化运动中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的艺术形象。他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师爱友”,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的力倡“科学、民主”……这些都是那段历史的真实,予以审美艺术表现正是创作思维力图摆脱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的结果。但如果用“考其全人”加以衡量,如陈独秀的严重右倾错误,使今天的我们能客观公正地对历史先贤们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全面辩证地从他们的波澜生涯中获取历史营养,那么就有必要用把艺术呈现的历史向后延伸的《中流击水》《大浪淘沙》来互补了。

(七)

从平民视角写普通人物在百年党史中的精神成长和灵魂演进,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

从百年党史的题材选择上,注重从建党写起到百年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无疑都是必须的和首要的,否则会失去史诗品格。但另一方面,从小视角写小人物、从平民视角写普通人物在百年党史中的精神成长和灵魂演进,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否则,这荧屏上以影视审美形式抒写的形象党史也是不全面、不丰满的。在这方面,《理想照耀中国》《啊摇篮》等作品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与呈现。

(八)

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中华美学追求,这正是以百年党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艺术品格与美学追求上的可贵收获

还须提及,这批以百年党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在精神高度与文化内涵上有新的追求,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且在艺术品质尤其是美学品位上,也有了自觉的探求,攀上了更高的美学台阶。

观众普遍反映:这批优秀作品空洞的口号和大话少了,接地气的真情实感和人话多了;事件的铺排少了,感人的细节多了。究其缘由,是坚持以人带史,而不是以史带人,是人物牵着事件的鼻子走,而不是事件牵着人物的鼻子走。《觉醒年代》是以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为聚焦点,围绕着刻画这些人物牵出一系列历史事件,精雕细刻地再现如“美食小牛蹄”之类的展现人物性格的生动细节。《中流击水》以*为叙事视点和主线,牵引出那段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唯其如此,除却了公式化、概念化痕迹,提升了审美化、艺术化水准。

**号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倡导要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要知、情、意、行相统一。这批优秀作品努力学习、领悟、践行了这些重要指示。在审美创造的运作思维上,注重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觉醒年代》里的“红楼”,《中流击水》里的“红船”,《大浪淘沙》里的“浪”与“沙”,都寄托和言说着人物的情与志;在审美创作的结构上,注重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如此纷繁复杂、波谲云诡的历史,如此精神丰满、文思如泉的人物,在《觉醒年代》《中流击水》《大浪淘沙》和《绝密使命》中都能表现得相当精准得当,扣人心弦;在审美创作宗旨上,注重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觉醒年代》所营造的呼唤科学与民主、唤醒国民觉悟的时代意象,《大浪淘沙》那一幅幅大浪淘沙的画面组成的人生意境,都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统一的中华美学追求。这,正是以百年党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艺术品格与美学追求上的可贵收获。

来源: 文汇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