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和苏灵扬的孩子
可光说话不回家,是不会让周围人信服的,风言风语越大,对吴淑媛的伤害也就越大。
可一心扑在苏灵扬身上的周扬根本没心思会考虑这些事情,随着苏灵扬的政治觉悟越来越高,两人也在之后前往了革命大本营延安生活。
那年吴家还发生了个大事,吴淑媛的弟弟因为生意失败导致吴家*,一夜之间吴家就变得一贫如洗。
这期间还有周母在之中帮衬,但却并没有缓解了吴家生活越来越艰难的局面。
这些吴淑媛都没有告诉周扬,只希望他能好好工作,不要为家里的事情烦心。
吴淑媛这样为他考虑,善解人意,但周扬却因为多年情谊消失变得冷心薄幸。
1941年,吴淑媛还是知道了周扬早已与人另外结婚生子的事情,那张名叫《救亡日报》报纸上,登了周扬给郭沫若的一封信。
而不知道周扬是否知情,这封信的末尾附了一句:“苏已上抗大,小孩已进幼儿园。”
什么小孩,她与周扬的孩子都在她的身边不曾离开,那就只能说是他与别人的孩子了。
吴淑媛当时只觉得眼前一黑,再看不到其他人惊慌失措的表情和孩子们惊吓后的反应。
再醒来的吴淑媛哪还有半点之前的风采,从她丈夫第一次失约她内心空洞就已经证明了结果。
嬷嬷多次劝她去看看都被她拒绝,不是她真的那么相信自己在外奔波的丈夫,而是她根本没有勇气面对罢了。
不说破也意味着可以一直长久,她心里一直都记着当年那个满心满眼都是她的周扬。
可才短短二十年光景,周扬就不再以她为伴,被抛弃的女人在以前的社会,肯定会被说三道四。
周扬把她和孩子扔在老家多年,就根本没考虑过外人嚼舌根会如何的伤害她。
吴淑媛每日郁郁寡欢,可最先病倒的却是接连受到打击的吴母。
吴母对周扬是非常爱屋及乌了,要不然也不会几次三番的往上海邮寄那么多金银首饰。
可周扬呢,他的回报就是抛弃了吴淑媛母子四人,让他们在老家受人指指点点的过日子。
吴母接受不了,心里积郁过重,没过多久就很快病故了。
长大后的周艾若回忆,那时的母亲带着他们三个,总是会走很远的路去给吴母哭丧。
吴淑媛在坟前一哭就是两个小时,眼泪都快流干也不停歇,周艾若当时带着弟弟只觉得母亲日子很难,生活很苦。
之后的吴淑媛便病了,全身浮肿,特别痛苦,家里的孩子每天都会担心母亲会受不了病痛而离世。
吴淑媛的弟弟更是拿着家里仅有的钱财四处帮吴淑媛寻医问药,大夫来一个他们便失望一回。
周扬和苏灵扬
她弟弟想要联系周扬帮忙找大夫治病,但被吴淑媛拒绝了,已经不爱就干脆互不打扰的好。
这样的时光也没过多久,那日凌晨,吴淑媛的弟弟叫起她的三个孩子,来送这个苦命女人最后一程。
吴淑媛的人生最后非常平静,回光返照间,她只叹幸福时光总是过得太快,她不说命运,只感叹时间。
而后又嘱咐道:“我死后,一定要给我的寿衣袖子上加上白条,我走在长辈的前面,是我的不孝。”
到死,她还是惦记着周家,到死,她还爱着周扬,她不怪周扬分毫,只叹自己人生太短,本事太少。
可其实,真正错的,为何就不能是她心心念念的周扬?
周艾若在父亲周扬晚年的生活里,听到了他对自己母亲的道歉、惋惜与不舍。
可这么多年了,这些所谓没有意义的道歉,早已经分文不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