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衡阳专区下辖了8个县,分别是:衡阳县、常宁县、衡山县、耒阳县、攸县、茶陵县、安仁县、酃县。1952年,在几个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衡阳专区组建了衡南县,区划框架调整为9个县。几个月以后,湖南省组建了湘南行署区,衡阳专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9个县,全部划入了湘南行署区管理。
不过,这样的区划格局非常短暂,因为存在各方面的问题。1954年,湘南行署区被撤销,湖南省重新组建了衡阳专区。管理区划调整为12个县,分别是: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江华县、永明县、道县、宁远县、常宁县、祁东县、祁阳县、零陵县、东安县。
50年代末期,在湖南省新一轮的区划调整中,1959年,衡阳地级市被降级为县级市,划入了衡阳专区管理。1961年,衡阳专区在部分乡镇的基础上,组建了冷水滩县级市。60年代初期,衡阳专区合计下辖了2个县级市、12个县。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交通、通讯水平有限,下辖的区县太多,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不利于建设。
1962年,冷水滩县级市被撤销。同一年,湖南省组建了零陵专区,衡阳专区下辖的零陵县、江永县、道县、宁远县、东安县、江华县等6个县,划入了零陵专区管理。这一阶段,衡阳专区的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6个县,1963年,衡阳专区在衡山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组建了南岳县,区划框架调整为1个县级市、7个县。不过,到了1966年,南岳县被撤销,组建了衡东县。
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衡阳专区更名为衡阳地区。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省的各个地区都进行了各方面的区划变迁。1980年,衡阳县级市被第二次提升为地级市,与衡阳地区并立出现。1983年7月,衡阳地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7个县,全部划入了衡阳地级市管理。
衡阳地级市的主城区,划分为4个区,分别是: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再加上7个县,合计11个区县。1984年,衡阳市组建了南岳区,区划调整为12个区县。随着衡阳市各地的持续发展,耒阳县、常宁县等2个县被陆续撤销,组建了耒阳县级市、常宁县级市。
进入21世纪以后,衡阳市主城区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2001年,衡阳市的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被撤销,组建了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截止2001年,衡阳市5个区、5个县、2个县级市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